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认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请根据以上材料,围绕“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一论断,谈一谈你有哪些历史依据。(要求:自拟题目,但必须与试题提问的角度相符;论据,必须是历史史实;论证过程要做到史论结合,字数180左右)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人口、经济技术、自然资源和地缘政治等几大方面的要素作为深层原因,两次世界大战作为极其有力和急剧的催化剂,造就了现代国际体系传统中心欧洲的权势迅速衰落,“侧翼大国”美苏的权势勃然兴盛。另一方面,美苏冷战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孕育于十月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苏关系史:从列宁对威尔逊,到斯大林对罗斯福,日后美苏冷战的一个基本动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摩擦、抵触和对立都显得至关紧要,尽管它们并非唯一的动因。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材料二   如果没有这些世界因素的作用,很难想象中美关系会出现70年代初那样的局面。中美关系缓和的历史给后人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发展中美关系是符合世界潮流的,也是符合世界人民利益的;而破坏中美关系不仅违背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利益,也是违背世界潮流的。

——摘编自刘建飞《中美关系缓和中的世界因素》

材料三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全球命运与共、休戚相关,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发展鸿沟日益凸显,局部冲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正是基于对世情的科学判断,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社会的认同度不断上升,已写入联合国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正在成为推动人类和平发展的价值共识。

——摘编自双传学《从历史经验看科学判断形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是现代世界历史的必然”这句话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相关史实。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提出与实施的有利因素。
2023-02-10更新 | 214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找通往伟大复兴光明道路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三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运动“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并谈谈对“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授民、授疆土。经过周初大分封,形成了以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各地诸侯共同拱卫王室的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王室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中央王国与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同时,由于西周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亲关系或互为婚姻的姻亲关系,也使得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从强化中央统治及促进与地方诸侯间的联系来讲,分封制无疑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郭炎《浅谈分封制得与失》

材料二   从制度建设而言,秦郡县制作为治理机制的确立,取决于统治技术的革新,这一革新的关键内容是官僚制的成长。在这一制度下,官僚从君主手上领取俸禄,对君主负责,还要接受考核,官僚之间也以科层制形成官僚体系。就郡县内部而言,郡设有郡守、郡尉和监御史。郡尉是郡守的副职,监御史直接属于中央的御史大夫。县一级,大县设令,小县设长,领有县丞、县尉。自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单一的郡县制,中间经由汉武帝予以稳定,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郡县制一直是中国古代国家的基石。

——摘编自李磊《真实的郡县制:并非秦朝首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周分封制的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分封制与秦朝郡县制的不同,并谈谈你对二者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关于抗日战争的起点时间: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略罪行,强调“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应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体现。

——据2017年1月12日《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意义。

材料二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关键,在使已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8月)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中华民族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与次要原因。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试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

——美国总统罗斯福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2021-01-19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妥协是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得以确立和发展的一种手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7年联邦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二   这两者的关系不调解好,英国将永远在痉挛中震颤。终于,这个关系由“光荣革命”调解好了,不过,这一次没有用对抗的手段,而是用融合的手段……在融合中产生出崭新的制度……在此后三百年中,英国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的社会动荡,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宪法中是如何体现出“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融合的手段”及“崭新的制度”。概括近代英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完善的历程。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妥协与民主政治关系的认识。
7 . 每个国家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其政治制度必然会有自己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对英国人来说,除了怀旧意义之外,王室还是日不落帝国的民族象征。从撒切尔到梅杰再到布莱尔,政府可以更迭,但是“正统”的王室却只有一个。在欧盟日益一体化的过程中,王室的存在,对于保持英国独立的“民族身份”将更加不可或缺。此外,王室也是政府最好的外交官之一。

——瞭望东方周刊《与各国王室一同进入2005乃至2025》

材料三:(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亦即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各种政治权力之间的全面制衡,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国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概括英国代议制民主制度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美国联邦制所体现的权力结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是如何通过“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分权”来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的?
(4)从君主的权力方面谈谈材料二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联系两国政治体制确立的背景分析其原因。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元朝把今冀、晋、鲁地区称“腹里”,不设行省。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1)依据材料一,指出分封制和郡县制在地方官员的产生方面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二,谈谈汉代中央集权曾经一度遭削弱的制度原因,并指出作者推崇的地方制度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今冀、晋、鲁地区在元朝时期由哪一机构管辖。据材料归纳元朝实行行省制的原因。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明军机处职能和影响。
10 . 下列材料节选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朝统治者将其所占领的广大领土分封给许多诸侯,这一制度也是沿用了商朝旧制。一开始诸侯们必须定期到朝廷觐见述职,但后来这一制度逐渐废弛。随着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变得逐渐衰微,居住在围有城墙的城市里的诸侯也就开始统治其周围的农村。

材料二秦始皇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分封国家和国王,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三汉朝皇帝汉高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再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起初他将封地授予他的儿子们和近亲,不过这些封地的面积比起从前周朝的分封国的面积要小;而且,它们还被散置在由国家官员直接治理的州县之间。到了公元前127年时,汉武帝又下了一道诏令,规定各封国的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主。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实行的制度。这种制度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朝的制度。与材料一相比,这种制度有什么不同?谈谈你如何看待这种制度?
(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高祖实行的制度并说明汉朝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