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法国无产阶级的权利经常受到威胁,他们的一切正当愿望遭到断然否认,祖国的山河已经破碎,人们的希望已成泡影,面对这种情况,无产阶级认识到:夺取政权,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胜利完成自己的使命,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这就是无产阶级为什么要用革命来回答一个昏庸腐败的政府的罪恶(发动普法战争、镇压工人运动)的原因。政府满以为可以调军队来镇压人民,但军队却不仅拒绝对人民开枪,而且还向人民伸出友爱之手,与人民站在一起。

——摘编自【法】维克多·布奈尔《巴黎公社公报集》

材料二   巴黎公社的领导者只利用了当时法国国内人民群众对旧政府的不满情绪,而没有考虑当时巴黎的无产阶级一方面要使法国摆脱德国的侵扰,求得国家的解放,同时又要使工人摆脱资本主义制度,求得社会主义的解放。从当时巴黎起义的人员组成来看,参加运动的有希望恢复对德战争的爱国者,还有小资产者以及资产阶级共和派,但是其中只有工人自始至终是忠于公社的。并且工人阶级自己一方面还没有在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发展进程中得到足够的锻炼并被充分地组织起来,就仓促上阵。对德战争的失利,被围困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等因素交织起来,推动了革命的爆发。而公社组织这样大的行动,只是凭借一时的感情冲动,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摘编自李妲《巴黎公社的民主试验及其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公社运动发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黎公社运动的意义。
2023-09-02更新 | 176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考历史试题(A卷)
2 .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 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材料三 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结合所学,孙中山是如何阐述民族主义的。

(3)根据材料三分析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并理解指出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
3 . 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世界出现了遍及各国的移民社会,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美国和新加坡都具有显著移民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工业资本主义的兴起推动着英国的殖民活动进入新阶段——向马来半岛殖民扩张。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控制着欧洲与中国之间的最短航线。成立于1600年的特权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也推动了英国向这一地区扩张。1818年底,东印度公司派遣它的得力干将莱佛士前往马六甲海峡东面进行殖民探索。1819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1824年,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

——整理自厦门大学南洋研究所《新加坡史》

材料二   美国开国者们设计的这样一种精巧的制度安排,将政府内部的行为时时处于互相制约的状态之中,从而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同时,政府时时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从而也确保了人民的权利。人民享有充分的自由,有了表达自己意愿的渠道。而在政府中,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又相互分立,彼此制约。这样,政府就不可以轻易的干涉甚至剥夺人民的权利,保护了人民的自由不受侵犯,最大限度的达到《独立宣言》中所提倡的“平等、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力制衡机制不仅为美国政府的良好运转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也维护了美国开国之父们的平等、自由、民主、追求幸福的宗旨,保证了人民的天赋权利。

——摘编自陈曦《浅谈美国的权力制衡机制》

材料三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的民族多样性可以说是与生俱存的。来自不同民族国家的移民踏上北美大陆后,便带来了各种不同的语言、习俗、宗教信仰和组织结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美国化运动造成了民族关系的紧张,暴露出强迫同化的低效性和反民主性。美国化运动的不成功结局促使一些知识分子认真反思民族关系,文化多元主义应运而生,……少数民族集团把盎格鲁撒克逊(日耳曼人的一支)新教徒集团视作民族群体之一,而不是必须归从的主流或主体民族,自己民族文化也是美国文化的有机部分;把美国视为一个开放社会,人们有权利寻求与民族祖先国家的交流。

——摘编自高鉴国《试论美国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元主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殖民新加坡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东印度公司在殖民过程中拥有的“特权”。
(2)战争直接推动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写出该战争的双重性质。概述材料二中所体现的1787年美国宪法原则并结合所学分析宪法对美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美国移民社会的主要特征,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简述相较于美国而言,新加坡移民社会的文化差异。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议会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是近代民主制度发展的标志之一。英国1215年颁布的《大宪章》,规定国王在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上要咨询议会的意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国王和贵族的共治。从“模范议会”召开到都铎王朝建立,190年间共召开了175届议会,大约每年一届,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可行的议事立法程序。17世纪中期,随着新兴阶层的出现,他们极力要求参与国家政事,他们以议会为阵地,反对王权。经过1688年的“光荣革命”,英国政治制度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1689年的《权利法案》,逐渐树立君主立宪制和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但是英国下议院自从1688年后再也没有新的市镇取得议会代表权,而随着一些新兴城市迅速崛起,他们为了获得议会的席位,极力要求改革议会,于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进行了三次议会改革,为全面实现普选和以后的议会改革扫清了障碍。

——摘编自蒙夺黄月芬《英国议会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议会大事年表

19世纪四五十牛代林则徐、魏源等人对西方议会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认为,西方“育才于学投,议政于议院”是其富强的根本
19世纪九十年代康有为、梁启超从“兴民权”的角度,提出“设议院,立议员”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推动下,全国掀起了请求速开国会运动
1909~1910各省成立了咨议局,全国性的资政院也建立起来
19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临时参议院作为立法机关,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4袁世凯解散国会,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对代议制历史上出现的两种模式进行扬弃的产物。这种模式既借鉴了三权分立模式职权明晰、便于监督的优点,又克服了它会导致效率低下的弊端;既吸收了议行合一模式便捷高效的优点,又克服了它职责不清、不利监督的弊端。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植根于人民群众,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利益,把国家权力集中于人民代表大会,不与任何其他机构分享人民赋予的权力,同时,又把立法权、决定权、人事任免权和监督权留给了自己,也把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经由法定程序分别授予了政府、法院和检察院。

——摘编自钟丽娟《从理论到实践,理解和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议会制确立和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议会制在近代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14月,德意志帝国议会颁布了帝国宪法。这部宪法是北德意志联邦宪法加上作为增补部分与南德诸侯签订条约的混合,是一种特殊的普鲁士的君主立宪精神的“开创”。该宪法确定德意志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国家,各邦保留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样,德意志从政治上完成了统一。帝国的立法机构由两院制的议会组成,上院为联邦议会,由加入各邦的代表组成;下院为帝国议会,由25岁以上的男子按普遍、秘密、直接的普选制选出。

——摘编自许屹山《试论近代德国的政治现代化》

材料二:1875年法国宪法确定了共和国的制度,虽然这是一个“连自己名称几乎都不敢宣布的不光彩的共和国”。但它终于站了起来。共和政体之所以能够确立,是因为当时保皇派力量分裂,共和派加强了自己的地位,更主要的是绝大多数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已经憎恶了君主制度。……1875年宪法的制定给了法国人一个政治色彩不浓、人民能自由发挥的政治环境。1875年宪法使得法国完成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间,实现了共和国的繁荣,法国从此进入了黄金时代。

——摘编自游盛华《从1875年宪法看第三共和国政治生活》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75年法国宪法能够确立共和政体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2023-04-02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之短寿使得匈奴一时坐大,匈奴趁秦末动乱之际再次侵占河南地,成为新统一中国的汉朝的一大威胁。故此刘邦欲趁统一江山的战胜之锐一举解决匈奴问题,亲率三十万大军与匈奴交战,但却由于轻敌导致自己反被匈奴包围,遗下汉之国耻。无奈之下,刘邦只得采取和亲之计,但匈奴并不因此而满足,反而时常入侵汉边郡掠夺人民财物。汉初经过秦末大乱之后,名都空城,人口锐减。汉文帝开籍田以劝导天下,景帝时又将田租确立为三十而税一,故而到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到顶峰,诸侯势力也遭到打击,也就放开了手脚去施展他的雄才大略。到元狩四年时,汉发动漠北之战取胜之后,国家已无力颁赐厚赏,就连战士的俸禄也因为财匮而发不出去,因而在西域实行屯田就理所当然了。

——摘编自张建文《汉代屯田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确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之一,为实现政治安边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之初组建了劳武结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赓续了汉唐治理西北边疆注重实用、认可多元、与时俱进的传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和国家赋予重任,并长期驻守于边疆、服务于边疆的特殊准军事组织,维护国家利益、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是兵团的最高利益所在。兵团作为一支生产队,经过几代兵团人的不懈奋斗,新疆的现代化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一大批工矿企业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新疆也是多民族聚集区,兵团重视少数民族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整体素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兵团就注意培养和使用本地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干部。为促进少数民族发展生产,在农业资料上实行优惠价格,同时积极改善少数民族中小学的办学条件。自组建时起,兵团就以形势发展为依据,以屯垦戍边为使命,在西北边疆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摘编自李东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历史演进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汉代在西域实行屯田制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加强对西北边疆治理的主要原因,并说明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作用。
7 .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官场首重门第。五代门第观念消退,王朝决策权掌握在一批靠个人能力上台的文吏型官僚手中,他们的“家世背景逐渐淡化而个人因素相对受到重视”。宋代文官普遍以个体形式入仕,官员个人的出身问题遂日渐凸显。南宋孝宗时,蔡幼学在殿试策论中写道:“文武之别,有出身、无出身之辨,在古盛时,未闻此法。”南宋中后期官员李曾伯在《谢潼漕请举》中亦云“盖官版虽登,尚以出身、无出身之异”。这反映出在当时官僚群体内部,“有无出身”是一条重要分界线。

──周佳《宋代科举政策背景下的“出身”含义变化》

材料二   它(科举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其流弊日深。特别是道光、咸丰以后,一方面列强的入侵,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不足以应付“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一方面西方文化的输入、师夷长技思想的影响,促使一批忧国之士认识到八股取士导致士子只知诗文而不通中外,“心术坏而义理锢”,一批新人开始对科举制度展开了越来越猛烈的抨击。有人开始提出改革科举制度的建议,也有人开始对沿袭了千余年的考试制度进行大胆的变通和探索。

——李世愉、胡平《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材料三   德才兼备、以德为首是孙中山选拔人才的标准。他说“当议员或官吏的人,必定是要有才、有德、或者有甚么能干,才能胜任愉快的。”又说:“有才有德的人才能当我们的公仆。”

——房列曙《论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宋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变化出现的制度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道咸以后科举制度受到抨击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述清朝末年清政府对科举制“大胆的变通和探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并指出其思想的影响。
8 .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摘自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材料二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重新燃起新的希望,深信目前的处境尽管艰难,但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辛亥革命与前此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青年杂志》从第2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阐述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曾国藩上该奏折的背景及其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的理想和目标”与“新的社会力量”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部分的成功”的原因。阐述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取得“部分的成功”。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文化运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东西对决、冷战尖锐的时期里,国际法的主题是“共处”,以维护国家独立存在和最低限度的国际秩序;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法的主题从“共处”变为“共合”——在国际关系各方面彼此合作、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并增进国际经济安定与进步;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法被称之为“共进国际法”,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

——摘编自钱晓萍《略论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材料二 国际法是国家之间合意的产物。国家之间达成的价值共识是抽象与持久的“合意”,构成国际法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变量……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外交思想,以及“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等新价值理念,通过不断的外交实践与努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以及国家的接受。虽然,这些新价值理念还没有进入国际法层面的“制度化”阶段,但运用国际法律制度将这些理念制度化是推动其成为国家之间价值共识的必由之路,而这也是中国在国际法上的重要方略。承载着“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理想的“一带一路”倡议,逐步纳入国际法的制度化轨道。

——摘编自刘志云《价值共识、国际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方略》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二战后三个时期国际法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每个主题出现的具体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对国际法发展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背景。
2023-02-1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古今中外基层治理】

材料一       明清时期,国家权力逐渐退出乡村,形成了“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的乡村治理格局。乡钟主要来自于休假退隐的官员、退休居乡的前官僚、尚未入仕的士人。乡绅不仅是里甲制(征税)和保甲(征兵)的主要控制者,还是乡村公共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灾荒之年出面与政府协商,要求以减代赈、减免赋税等,同时兴办赈局、义庄,救济乡里。他们是乡村社会规范的解释者社会教化的维护者,积极创办义学、私人书院、方志局、文学社团等乡村文化教育机构。

——摘编自徐祖澜《乡紳之治与国家权力——以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为背景》

材料二       依据宪法,美国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区)三级政府组成。在大多数乡镇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越来越多。而这些是州或县没有办法完全提供的,因此就只有把这些权力下放给镇,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县作为区域内范围较大的地方政府单位。对县域内其他政府单位有协调作用,但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

——摘编自王玉龙《美国乡镇建制及运作》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走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

——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基层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地方自治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