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以下有关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2022-01-05更新 | 511次组卷 | 70卷引用:2011届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中学高三模拟考试历史卷
2 . 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
2019-08-10更新 | 1832次组卷 | 61卷引用:云南省陇川县陇把镇中学2019年高三4月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019-01-30更新 | 2503次组卷 | 57卷引用:云南省陇川县陇把镇中学2019年高三4月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4 . 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2019-01-30更新 | 1225次组卷 | 24卷引用:云南省陇川县陇把镇中学2019年高三4月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史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这里的“内”是指( )
A.蒙古汗国初建时的斡难河源一带B.大都周围的河北、山西、山东
C.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D.淮水以南原南宋统治区
6 .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写道:17世纪的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B.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2018-08-15更新 | 594次组卷 | 98卷引用:2011届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中学高三模拟考试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嫡长子继承制排除在王位继承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更得到一般宗族子弟绝不会出现的各种政治特权。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
A.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
B.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
C.有效缓和了各诸侯国矛盾
D.实现了地方对中央的拱卫
8 .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治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思想之争,它们是(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2016-11-27更新 | 11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1届云南省德宏州芒市中学高三模拟考试历史卷
9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在中国东北重点发展煤炭、钢铁、水泥、机械等重工业。日本的意图是
A.在东北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
C.将东北变成日本的原料产地
D.侵占中国的东北三省
10 . 据报道:“从建国至今,各自治区主席、自治州州长、自治县县长全部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年)期间,中央政府在西藏投资312亿元人民币,建设117个项目。”以上两则材料表明我国政府真正贯彻落实的是(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B.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政治平等D.民族团结各民族经济平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