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以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民族主义,即五族共和。这一时期(1912~1928年)的中华民国国旗也以红、黄、蓝、白、黑五色横长方条,表示五族共和之意。

——摘编自杨梅《中华民族概念在民国教科书如何演变》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念的内涵及其形成的原因。
2024-01-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29年7月,中共闽西一大的《政治决议案》指出,只要不打击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同年12月,中共鄂豫边区一大指出:“豪绅地主的商店不没收,采用估价罚款的办法”,“对中小商人和富农经济”也“绝不能妨害”。这表明当时中共(     
A.力图巩固革命统一战线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探索苏区经济发展道路D.动员社会各界参加抗战
2023-12-04更新 | 202次组卷 | 17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在淮海战役期间,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河北五省出动的支前群众总数达到543万人,几乎是九个群众在支持着一个战士。这一情况的出现得益于(     
A.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B.土地改革激发了民众的革命积极性
C.民众爱国救亡意识的日益觉醒D.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4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前仆后继,不屈不挠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与图一、图二和图三相关的列强侵华战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近代史上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抗争的主要史实(各举一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图二和图四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五代时期,枢密使一职先是以宦官充任,曾一度左右宰相任免,后多为武将,权倾将相。北宋时,宰相和枢密院各掌文武二柄,彼此牵制,只有当战事爆发时,宰相才会兼任枢密院长官。宋朝统治者此举意在(     
A.削弱宰相权力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权臣乱政D.提高行政效率
6 . 下表为宋太祖时期中央所辖州县数量统计表(据《宋史地理志》整理)。根据下表中的信息,最有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宋初(     
时间
公元960年111638
公元979年2971860
A.崇文抑武得到贯彻B.地方治理得到强化
C.边防财政危机深重D.地方机构人浮于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是唐朝诗人孟郊《登科后》中的两句诗。诗中描述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8 .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灵魂,政治制度也必须应时而动,方能推动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清人赵翼说)“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在选官方面的制度创新,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新举措,并简析明清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2-05-17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B.经济相互促进C.一个中国D.军事力量强大
2022-05-1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2021年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第2758号决议的50周年纪念,该决议的通过是我国外交史上的重大成就。这一成就指的是
A.中国迎来建交高潮B.中国成功加入联合国
C.中美关系走向缓和D.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