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1 . 巴黎公社起义后,巴黎机械工人工会和冶金工人协会向公社传达的一份原则指示声明,公社治下的“平等”不是空洞的字眼,其目的是“在经济上获得解放”,而这“只有把全体劳动者联合起来”才能实现。这一主张(     
A.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B.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彰显了政权的社会主义理念D.促进了工农联盟关系巩固
2024-01-28更新 | 289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两汉颁布察举贤良诏令共四十二次,其中提到“直言极谏”的,多达二十一次。此外,汉宣帝还创立了“上封事制”,鼓励群臣通过“密奏”直接上书皇帝,秘密参与国家大事。这些制度的建立(     
A.突破了宰相对信息的垄断B.剥夺了三公九卿的行政权
C.利于弥补中枢决策的不足D.有助于朝堂议事的民主化
3 . 下图为一幅《保卫公社》的漫画,画中的主人公为公社女英雄露易沙·米舍尔,她喊出“与公社共存亡”的口号。该漫画反映出巴黎公社(     
A.大无畏的革命精神B.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C.最终失败的必然性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4 . 1899年2月,美、英两国达成协议,美国允许英国投资中国的粤汉铁路,英国允许美国投资中国的广九铁路。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清政府完全丧失铁路主权B.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C.英美积极促成中国近代化D.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愿意结束战争,因为俄国对它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义务。这些论点似乎合情合理。同时,政府拒不接受工人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也不实施土地改革。”这段论述中的俄国应处于(     
A.一战爆发后,二月革命前B.二月革命后,十月革命前
C.十月革命后,苏联成立前D.苏联成立后,列宁去世前
6 . 如表所示是1967~1969年关于中国外交的部分记载。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当时(     
11967年,竞选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说,“从长远来看,我们简直经不起永远让中国留在国际大家庭之外”
21968年11月25日,经毛泽东批准,中方通知美方,同意恢复已中断的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
31969年1月,毛泽东指示中国官方报纸转载了尼克松的就职演说,周恩来多次指示有关部门研究美国的政策动向
A.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了世界格局
B.中美两国的矛盾基本消除
C.中国已突破西方国家的孤立与封锁
D.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宰相等重臣拟定谏官候选人名,而皇帝掌握最终定选之权,皇帝“亲阅人才”,圣断后经由中书除授、侍中封驳方能定案。谏官拟定,皇帝以“御笔”“手诏”等形式公之于众。由此可知,宋代的谏官选拔制度(     
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C.转移了权力的中心D.形成了对政府的制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如图所示是不结盟运动的发展情况。这一发展状况(     
A.标志着国际政治新秩序形成B.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反映出经济区域化趋势增强D.宣告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根据地,是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面对1941年以后的严峻形势,各根据地军民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的生活,调动其生产和抗日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富农和地主的利益,联合其共同抗日。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和肥西县成为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的策源地。根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于1980年召开座谈会,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随着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以“双包”著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向前发展,到1982年6月,全国实行这一制度的生产队达到71.9%。

——摘编自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特点,并说明这场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历史进程中的变革是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在美国制宪会议中,围绕代表权问题,州权主义者不愿屈从“大州支配”,以小州退出联邦同大国结盟相要挟;国家主义者也不甘示弱,宣布大州“不会在任何其他方案上结盟”,声称如果小州脱离联邦,就不惜以军事手段解决问题。双方最终在参众两院议席分配比例等问题上达成妥协。这一结果体现了(       
A.“孤立主义”原则B.《人民宪章》原则
C.“自由放任”原则D.“制约与平衡”原则
2022-06-14更新 | 5889次组卷 | 47卷引用:云南省楚雄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