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今年是巴黎公社爆发 152 周年,有人画了纪念宣传画。下面符合巴黎公社史实的是(       
A.致力于创建工人阶级政权B.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C.具有强烈的工农联盟意识D.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2 . 下图为中国邮政于2019年12月20日 发行的《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纪念邮票1套3枚。二十年前,我国从哪国手中收回了澳门主权
A.葡萄牙B.西班牙C.英国D.美国
3 . 1946年5月由冯友兰撰文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落成。其中碑文“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如,此其可纪念一也”碑文体现了(     

A.振作青年精神,倡导个性解放B.颂扬民族胜利,寄望民族复兴
C.进行社会变革,挽救民族危亡D.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主科学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图为苏俄国家瓷器厂于1921年绘制的“俄国革命瓷盘”,用于纪念俄国十月革命。瓷盘正面绘有红色工厂和手拿锤子的工人图案,但是瓷盘背面同时绘有沙皇尼古拉二世标志与苏俄的镰刀锤子标志。因为保有尼古拉二世标志能让瓷盘在国外卖出更高价格,缓和外汇紧张的情势。由此可知,新生苏维埃政权(     

   

A.采取新经济政策并取得初步成果B.在帝国历史与现实政治之间妥协
C.注重提高艺术品的意识形态价值D.经济实力增强但外汇储备量不足
2023-05-29更新 | 656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前预测历史试题(广东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二下·甘肃·期末
名校

5 . 1920年“五一”节前后中国部分知识分子的活动

北京

李大钊主持北京大学理科纪念“五一节”活动。

何孟雄等8名同学乘汽车游行,沿街散发《劳动宣言》。

北京大学平民演讲团走向街头宣讲五一劳动节的历史和意义。

邓中夏赶赴长辛店铁路工厂出席纪念活动,并发表演说。

上海

4月18日,陈独秀参加工界7个团体发起的“世界劳动节纪念大会”筹备会,发表关于劳工问题的演讲。5月1日,冲破反动当局和帝国主义势力阻挠,召开了庆祝大会,发表《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动政府的通告》。

这些活动反映出(       

A.工人阶级自我意识觉醒B.共产党积极组织工人运动
C.知识分子反思西欧文明D.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新趋势
2023-07-16更新 | 124次组卷 | 5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话题聚焦05 时代呼唤——中国近代救亡图存下的外交与国家出路选择
6 . 为纪念近代中国某重大战役,有诗描述道:“短兵相接山林怒,烽火连天汉水嗥。拖住敌人征南北,江城失守也分桃。”结合下图判断,该战役(     

A.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B.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D.标志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3月21日,中共《救国时报》发表纪念巴黎公社66周年的评论。评论认为,公社是法国切有民族意识的优秀分子的结合,特别是巴黎工人作为骨干,才能团结巴黎市民“齐起为保卫祖国面奋斗”。“这种为民主共和而奋斗的英勇精神,应当使今日我国为继续孙中山先生遗志”而奋斗的一切爱国的中国人所纪念、奋起。该评论意在(     
A.发动群众完成国民革命B.号召人民支援土地革命
C.效法巴黎工人建立政权D.动员社会各界抗日救国
8 .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来,共青团坚定理想、矢志不渝,形成了宝贵经验。历史上标志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是(     
A.五四运动B.五卅运动
C.一二·九运动D.新文化运动
22-23高三上·安徽合肥·期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希腊崇尚竞技,视运动员为对城邦有功绩的人。根据普鲁塔克记载,梭伦规定在地峡竞技会获胜可以得到100德拉克马的奖金,在奥林匹亚竞技会获胜可以得到500德拉克马的奖金。获胜者还将获得前排观剧、终身公餐的资格与纪念奖品。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强化民众对城邦凝聚力B.精英阶层是民主政治主体
C.忽视了公民的政治素养D.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2022-12-12更新 | 405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黎明中学2024届高三选择考冲刺(二)历史试题
10 . 1927年10月,中共发文纪念辛亥革命,批判国民党“自绝于工农民众,自绝于辛亥革命的事业”。1937年10月,中共在纪念辛亥革命的文章中,呼吁“党无分派系、地无分东西”“对外抗战、对内民主”。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B.国民党立场发生转变
C.国共矛盾的彻底消除D.民主革命任务在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