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学者运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基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对两宋时期的历史进行文本挖掘分析。下面是出现较多的词汇:

参知政事、南北面官、榷场、转运司、糊名法、节度使、通判、天子门生、禁军、猛安谋克、寒门等。

——摘编自李华瑞《近二十年来宋史研究的特点与趋势》

从材料中提取三个关联的词语,并据此拟定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进行论述。(要求:写出关联词语,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的区别

中国人大代表西方国家议员
来自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某党某派的代表,而且往往集中在少数党派
有各自的工作岗位,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宪法法律的贯彻实施情况有切身体会,对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丰富而深入脱离生产工作第一线,作为“职业议员”,往往结成拥有自身特殊利益的共同体
个人不能代表国家权力机关直接去处理问题,而是通过会议等方式依法集体行使职权竞选的时候向选民点头哈腰、好话说尽,而竞选成功之后则官气十足

——整理自张文显《充分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制度的本质区别》

材料从宏观角度对比了现代中国和西方权力机关人员构成的差别,蕴含着有关现代民主制度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启示提炼准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2022-11-15更新 | 241次组卷 | 6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国外交以革命为视角,基本诉求是建立新型外交关系,核心观念是独立自主与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石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转以发展为视角,外交工作紧密配合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中国对世界的看法发生重大变化,做出和平与发展的新判断,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了新诠释,致力于建立均衡的对外关系。中国成为现存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和建设者,谋求以渐进方式推动国际秩序的改进,决心走和平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中国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新兴大国。面对新挑战,中国的外交观念在继承以往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

——摘编自章百家《新中国成长历程中外交观念的变迁—从革命的、民族的视角到发展的、全球的视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图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部分重要会议和中共中央所在地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中凝练出一个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就制度而言,朝代与朝代之间永远是“继承”大于“断裂”的,制度自身自有其惯性。隐藏在制度的延续性下面的,是各个朝代所面临的一些共性问题,如官僚的选任,新中国成立之初通常会“急于选拔人才”;四十年之后则难免“员多位少”、一位难求;再和平发展四十年,家族背景在官员升迁中的权重必定会大大提高。又比如皇帝周边势力(后妃、外戚、宦官等)的处置问题,士大夫与皇帝的关系问题,官员管理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治理问题,兵权的收放与边防的关系问题等。这些共性问题才是帝国治理的真正难题,也是“理乱兴衰”的深层原因。

——摘编自赵冬梅《法度与人心:帝制时期人与制度的互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提炼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资政新篇》这一太平天国文件,研究者众多,其撰写论文的角度多种多样,如《资本主义色彩——简评<资政新篇>》《农民 中的“资产阶级”——洪仁汗》《反封建性质——简评<资政新篇>》《中国最早近代化观——<资政新篇>的理念》等等,这些论文名称反映了作者对该文件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天朝田亩制度》内容特征的论文名称,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6-1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我们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张及以上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2-06-02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七)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也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从历史认同与文化认同两个领域进行探讨。这里说的历史认同,主要指关于血缘、地理、治统的联系与认识;而文化认同,主要指关于心理、制度、道统的影响与传承。

——摘编自瞿林东《历史文化认同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以“历史认同或文化认同”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5-10更新 | 271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87年制宪会议结束大约一个月后(1024日),麦迪逊(美国第四任总统)回信告诉远在巴黎的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第三任总统),以费城会议上展现出的多元意见观之,“不得不承认,会议最终达成一致性的统合程度,不啻一个奇迹”。一向沉默寡言、威严肃穆的乔治·华盛顿在178827日给某法国贵族的信中也不吝赞美之词:“制宪代表们来自如此不同的州,反对意见各有所据,但他们却没有分裂,而是团结起来缔造了一个联邦政府,这真是一个奇迹。”

——摘编自胡晓进《试论美国制宪奇迹话语之构建》


假如你作为一位学者,应邀为某学术会议做一个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学术发言,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拟定-一个主题,并列出支撑该主题的证据。(要求:联系材料,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4-17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九)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中展开的,只有对疆域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治理,才能推动国家的存续和发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2-04-09更新 | 465次组卷 | 9卷引用:贵州省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