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 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     
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
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
2023-01-14更新 | 762次组卷 | 7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01年,清政府谕令自1902年起各省科举要考试能够解说四书五经和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     
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
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发展特征
2022-12-23更新 | 213次组卷 | 62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民国时期某学者指出:“共和改创,孙不得不让位于袁以完成统一,而孙氏之党恐袁专擅,乃假手法约,设种种规定以束缚之,行政之权务求减削,立法之权事事扩张。”据此可知,“孙氏之党”的行为(     
A.违背了民主共和的精神B.照搬了美国政治体制
C.借助权力制衡维护共和D.结束了君主专制独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费正清认为隋唐时期的中国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工明确,相互牵制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相权三分,独立施政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2022-10-25更新 | 163次组卷 | 129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二中学2020- 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有(     
A.从禅让到世袭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
C.从礼治到法治D.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
2022-10-09更新 | 128次组卷 | 77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殷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体现这一思想的制度措施是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B.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确立分权制衡原则
2022-06-21更新 | 379次组卷 | 29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朝的察举制按照四科标准分类,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据此可知,汉朝的察举制
A.促进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B.扩大了统治集团阶级基础
C.有助于选拔多样治国人才D.实现了中央对选官的控制
2022-06-12更新 | 948次组卷 | 30卷引用: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根据1689年《权利法案》和1701年《王位继承法》的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颁布法律或者废止法律。这一规定说明(     
A.英王丧失一切权力B.国王与议会相互牵制
C.君主立宪制确立D.王位继承制度改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史记集解》记载:“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2022-04-17更新 | 598次组卷 | 95卷引用: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

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

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

——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

——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得的成效,指出5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指出影响该时期外交的主要因素。
2022-04-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昆明行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