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1993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这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三万亿大关,比上年又增长百分之十四。这一成就得益于
①人们思想的进一步解放②中共十四大相关理论决策的指导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2-1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桐庐分水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有关科举制的材料,回答问题。

【轻·重】

材料一   唐代贡举名目虽多,大要可分为进士及明经二科。进士科主,高宗、武后以后之新学也;明经科专,两晋、北朝以来之旧学也……观唐代自高宗、武后以后朝廷及民间进士而明经之记载,则知代表此二科之不同社会阶级在此三百年间升沉转变之概状矣。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难·易】

材料二


——摘自何炳棣《明清社会史论》

【存·废】

材料三   奉上谕:方今(1905年)时局多艰,储才为急,朝廷以提倡科学为急务,屡降明谕,饬令各督抚广设学堂,将俾全国之人咸趋实学,以备任使,用意至为深厚。前因管学大臣等议奏,当准将乡、会试分三科(即九年时间)递减。兹据该督等奏称,科举不停,民间相率观望,推广学堂必先停科举等语,所陈不为无见。着即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赵尔巽等编纂《清史稿·选举志二》


(1)根据所学知识,将下列四个选项分别填入材料一划线处(填字母即可,每个字母只用一次)。A.经术   B.文词   C.重   D.轻
(2)从明到清,一般老百姓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实现社会阶层上升,是变难了还是变简单了?请根据材料二统计数据作出判断,并说明判断理由。为研究明清社会阶层流动,何炳棣为什么需要“进士家庭出身”这类数据?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在废科举制决定上的变化及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2-01-22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为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对图中数据解读错误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友好关系
B.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C.世纪之交中国把巩固与发展大国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首要任务
D.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2022-02-02更新 | 170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金衢六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世上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失去祖国。”这是一位古希腊诗人对难民悲惨境遇发出的慨叹。根据联合国难民署的统计,过去60多年来,全世界约有7500多万人因战乱、灾害等原因被迫离开家园。下列与难民有关的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二战前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
②难民在收留国一般没有基本的国民权利
③成立“联合国难民署”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④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等地区
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949—2014年中国国家元首出访情况统计。它反映出现代中国(     
年代次数主要出访国家
1949—1983年12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亚洲民族主义国家
1984—1992年44亚洲、西欧、东欧、北非
1993—2014年225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据李俨鹏《中国国家元首出访与中国外交》整理

A.始终倡导支持并践行双边主义B.出访次数与外交政策调整有关
C.政府外交政策取决于国际形势D.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6 . 如表为不同时间段(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1960年1—3月1975年1—3月1985年1—3月
积极报道0%2%14%
消极报道95%87%24%
中性报道5%11%62%
①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
②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积极报道,源于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影响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
④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
2022-06-27更新 | 177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非洲和欧洲关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投票数量统计,这一投票情况反映了
A.美欧的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B.西欧国家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C.不结盟运动内部产生异变
D.欧洲对中国重返联合国帮助最大
2022-05-24更新 | 235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李成历史研究室2021-2022学年高二7月学员学科素养竞赛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是有特色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是“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的名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秦朝相比,唐朝的宰相制度有何特点?   
(3)选官制度是官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有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当时的社会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9 . 在古代雅典统计整个城邦的人口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这种现象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女子和孩子没有公民权B.妻子和孩子不属于城邦
C.城邦的小国寡民特征D.城邦政治的民主化特点
2019-01-30更新 | 770次组卷 | 2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江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