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陕甘宁边区的第一次选举运动以选举促民主,以民主促抗战,联合一切力量进行战争动员。1941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华北实行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对延安实行封锁包围,陕甘宁边区经济极度困难。1941年进行的第二次民主选举活动,目的在于广泛而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力量抗日和抗击顽固派。

——摘编自王进,胡馨月《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略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并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作用。

材料二   19484月,毛泽东认为欲夺取全国胜利,必须集中全部权力于中央。96日,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随后,东北人民政府成立。1949年,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湖南和平解放后,成立了“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919日,绥远和平解放,成立了“绥远军政委员会”。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西北地区甚广,民族甚复杂,我党有威信的回民干部又甚少,欲求彻底而又健全又迅速的解决,必须采用政治方式,其办法即为利用靠拢我们的国民党人,和我们的人一起组织军政委员会,以为过渡机构”。

——李格《略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的建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政权建设上采取的措施,并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原因。

材料三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上,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带领中国人民更好地走向未来?从根本上说是要加强国家制度建设……其中一个最为根本的方面就是要重视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使人民享有更加广泛的民主权利,更多地参与国家现代化事业的建设。

——欧阳康,余扬《新时代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路径探析》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 . 下图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投票决定是否流放一位政治家时使用的陶片,这一做法有助于我们了解(     
A.雅典民主政治B.斯巴达寡头政治
C.德国选帝侯制D.罗马共和国政体
2023-01-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S9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1787年5月,制宪会议的代表集中到费城召开会议,经过近4个月的讨论,会议制定了新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根据该宪法规定(     
A.国王任命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
B.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C.除矿工和农业工人外,工人阶级大多数得到选举权
D.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
4 . 尚书一职源于先秦,主管君主文书。汉武帝时,开始增强尚书权力,扩大尚书机构,尚书的地位逐渐提高。汉武帝的做法(     
A.引发宦官专权B.导致内轻外重局面
C.意在削弱相权D.调整地方行政制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闭幕式上发表讲话:中国人民有坚定的意志、充足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绝对不能也绝对不可能从中国分割出去!          20228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南希.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方对此强烈谴责、坚决反对;同时,全球多国政府及国际组织发表声明,表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美方侵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径。

材料二:吐蕃既服,世祖携喇嘛八思巴而归,即位以后,尊为国师,号为“大宝法王”.....其后八思巴返回吐蕃,世祖授以吐蕃统治权,以酬其劳绩,这是以宗教领袖统治吐蕃的开始。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三:“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广为传唱的《爱我中华》,是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反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国级别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民族传统体育赛事,在弘扬民族体育文化、增强人民身体素质、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管理吐蕃的机构,并阐明该机构的主要职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所取得的成就?
6 . 下图是明朝皇帝用来和西番各部落以茶换马的信物。信符正面是篆楷书“信符”二字,背面上面是篆书“皇帝圣旨”,下面左边是篆书“合当差发”,右边是篆书“不信者斩”。上述材料说明(     
A.茶马互市实质具有官办性质B.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良性互动
C.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发展D.信符成为中央连接边疆的纽带
2022-12-2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协理国政,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唐代设“御史台”,中央形成三省、六部、一台的格局。这一变化说明(     
①行政体系日臻完备②监察机构地位下降③台谏职能实现合一④封建皇权逐步加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 . “国家角色”是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自我定位,是国家对自身实力与外交关系的审视,也是国家对自身国际形象的建构。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国家角色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发生着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的国家角色观念表述

年份《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节选
1988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的改革同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息息相关。世界是否能够走向和平、稳定和发展,会对中国的改革和建设带来重大影响同时中国的改革和建设也将在世界上产生影响。
1989从国际条件来看,全世界正从对抗转向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这种变化总的来说对我国是很有利的。我国有可能争取到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以集中力量搞好改革和四化建设。
1999我们的党、国家和民族在不断强大和成熟,我们的任务也更重了,对于历史、民族和人类所承担的责任更大了。
2000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和建设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华民族,拥有全人类l/5的人口,在新的历史创造活动中责任重大。
2005我们一定要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6一个志在伟大复兴的民族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一个坚持改革开放的大国理当对世界有新贡献。
2013这一年,我们扬帆致远,开创外交新局,“一带一路”联通四海,雁栖湖水拥抱五洲,展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2016G20杭州峰会牵动世界目光,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为失调的全球治理开出新药方。
2017“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智慧引领世界。
2018世界上仍有战争、贫穷、不公,还要我们完善中国方案、提供中国智慧。

——摘编自韩红星、陈锦《中国国家角色的变迁:基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的国家角色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划分阶段准确,角色定位准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英宗治平元年,面对科考录取名额南北不均的情况,欧阳修和司马光甚至展开了一场辩论。欧阳修认为,“国家取士,唯才是择”,坚持科举面前人人平等,而司马光则提出了“逐路取人”的对策,“古之取士,以郡国户口多少为率。今或数路中全无一人及第,请贡院逐路取人。”

——摘编自《宋史卷一百五十五:选举志一》等

材料二 杨士奇曰:“科举当兼取南、北士。”仁宗曰:“北人学问远不逮南人。”士奇曰“长才大器,俱出北方,南人虽有才华,多轻浮。”仁宗曰:“然则将何如?”士奇曰:“试例缄其姓名,请 其外出‘南’‘北’二字,如当取百人,则南六十,北四十。南北人材,皆入毂矣。”仁宗曰:“然,往年北士无入格者,故怠惰成风。今如是,则北方学者亦感奋兴起。”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八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阳修和司马光各自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至少两例宋朝政府为强调公平竞争而采取的完善科举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试从社会经济角度简析“北人学问远不逮南人”现象,并概述明朝录取名额南北地域之分的意义。
2022-11-1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外交话语是一国对外关系理念的外部表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余年来的外交话语经历了革命式、参与式以及引领式外交话语的动态演变过程。其中,参与式外交话语主要是由实行改革开放以加速国家与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等内外因塑造的;引领式外交话语主要是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世界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内外因塑造的。以下外交活动中属于引领式外交的是(     
A.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国际关系准则B.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D.中苏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