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6世纪时,德意志教会的一切都需要按照《圣经》的标准来加以检验,宗教仪式如果与《圣经》的教导相悖,就应当加以废除;教会和神职人员也需要缴纳赋税,应当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世俗权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B.欧洲社会结构出现新的逆转
C.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下降D.基督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暴露
2 . 他,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之一,也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他”是
A.但丁B.彼特拉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亚
4 . 14—18世纪欧洲思想领域经历重大转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4世纪中期的意大利;薄伽丘小说的“市井琐事”和“市民情调”是对古典拉丁文化的直接挑战,也是对市民社会风俗的积极倡导……在对教会和君主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嘲弄过程中,薄伽丘实现了为市民阶级价值观念张目的人文关怀主题。

——张缵、江宁康《文艺复兴与早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嬗变)

材料二   路德认为,只有信仰基督,才可得到上帝的恩典……只要心存信仰,人的获救就无需教士的中介作用,不必求助教皇和教会……。路德新教所推崇的权威《圣经》,也不是如天主教解释的那样,是一本只有教皇可以解释的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教条主义的经典,而是一本人人可以阅读和解释的,并在其中得到人与上帝交流的福音书

——李平晔《人的发现——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孟德斯鸠不但抨击暴君政体,而且他还专门研究了防止或避免出现暴君政体的具体办法。按照他的看法,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政的出现。

——吴于廑《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薄伽丘小说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薄伽丘小说产生的经济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具体办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世界文明史》指出,“从本质上讲,它是建立在穷人背上的一种贵族文化……是一种异教的反叛,腐蚀了宗教理论的道德尺码,放纵人类的本能,随心所欲地使用工商业的财富。”这种文化的发展反映了
A.人类自我意识开始觉醒B.人文主义成为战斗武器
C.基督教神学被彻底颠覆D.非宗教的理性时代来临
2019-12-05更新 | 555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第一中学等五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
2019-12-02更新 | 58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孙吴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明清之际,一批思想家挑战正统、批判专制、发展儒学,开启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藏书·总目前论》

材料二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矣。

——《顾亭林诗文集》


(1)请写出材料一、材料二的作者各是谁?材料一、二各体现作者什么主张?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两则材料政治主张的相同点。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三位思想家主张的进步意义。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进步思想的经济因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韩非子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这些主张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认可,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严刑峻法可以使民众安分守己
B.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C.施刑罚恰恰是爱民的表现
D.适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