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10)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由孔子创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创出不曾经过革命一途,而采行了维新路径,出现的国民思想家不成为典型的“智者”而成为“贤人”,而且初期思想家的著作也充满了“贤人作风”。如孔子和墨子,其所论究的问题,大部分重视道德论、政治论与人生论等。

——范文澜《中国思想通史》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的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回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由曰穷齐理而已也。”“物,犹事也。凡事上穷其理,则无不通。”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四   黄宗羲认为政治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受难,最大的祸根就是专制君主。为此他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恢复宰相制度,使宰相有职有权,能与天子“同议可否”。重视学校的作用,认为学校不但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应当成为“公其非是”的议政机关。

——武树臣《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请回答:
(1)请结合孔子和墨子的具体观点阐释材料一中的“贤人作风”。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3)据材料三,说明程颐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
(4)概括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