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汉武帝在宋代的形象存在暴君和雄主两个偏向,这与宋代的社会思潮和政治环境有关。下表摘录了一些宋人对汉武帝的评价。

材料

评价者评价内容
段少连(994-1039年)“且汉武帝骄奢淫纵之主,固不足踵其行事。而为人臣者,思致君如尧、舜,岂致君如汉武哉!”
余靖(1000-1064年)“虽廓地斥境,而亡德及民,不加恶谥,固已幸矣,尊之为宗,无乃失其正乎?”
司马光(1019-1086年)“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宋神宗(1048-1085年)“汉武至不仁,以一马之故劳师万里,侯者七十余人,视人命若草芥,所以户口减半也。人命至重,天地之大德曰生,岂可如此?”
胡寅(1098-1156年)“自古中国盛强,如汉武帝、唐太宗,其得志边方,必并吞扫灭极其兵力而后已。”
宋高宗(1107-1187年)“汉武帝乘文、景富庶之后,竭天下之力,不能致匈奴之服;其后五单于争国,自相残灭,而孝宣兵革事力,不及武帝十之三四,足以臣匈奴矣。”
宋孝宗(1127-1194年)“汉武帝时,兵威震慑万里之外,又何可当!”

——摘编自孙颖涛《暴君抑或雄主:汉武帝在宋代的历史形象考察》


根据材料信息,选取任意角度提取宋人对汉武帝的评价,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所持评价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2-04-06更新 | 36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安徽省高考冲刺卷(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梁启超说:“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此矣,然而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譬之有千岁老屋,瓦谩毁坏,梁栋崩析,将就倾圯,而室中之人……补苴罅漏,弥缝蚁穴,以冀支持……所谓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乌乎可哉?”梁启超这一言论(       
A.表达了变革政治的强烈愿望B.强调洋务运动导致中国内忧外患
C.动摇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基础D.揭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2023-02-0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汤池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严复认为:“有一道于此。是以愈愚矣,且由是而疗贫起弱焉,虽出于夷狄禽兽,犹将师之,等而上焉者无论已。何则?神州之陆沉诚可哀,而四万万之沦胥甚可痛也。”这一思想观念(     
A.冲破了华夷观念的藩篱B.洞察中国落后的历史根源
C.表达了改良政体的诉求D.饱含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程颐说:“圣王为治,修刑罚以齐众,明教化以善俗。刑罚立则教化行矣,教化行而刑措矣。虽日尚德而不尚刑,顾岂偏废哉?”在此,程颐主张
A.德刑兼顾,二者不可偏废B.严刑酷法,规范民众习俗
C.教化百姓,有利国富民强D.崇尚道德,依法治理国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