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5 道试题
1 . 有历史学家评价近代某场运动,“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据此推测,这场运动(       
A.引发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B.意在提倡民主与科学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D.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某同学学习春秋战国时期思想而收集的一幅漫画。与其观点一致的思想家是(       
A.儒家的孔子B.道家的老子C.法家的韩非子D.墨家的墨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等记载。这反映了当时已出现(       
A.皇权至上的专制思想B.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
C.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D.兼爱尚贤的墨家思想
4 .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提出著名的"八不主义”: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B.全盘否定了中国文化
C.有利于文学语言革新D.批判封建的伦理道德
6 . 卢梭认为,人类天性本善,原始人是“高贵的野蛮人”,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由此欧洲思想界形成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潮。以下言论体现该思潮的是(     
A.“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B.“理性是激情的奴隶。”——【英】大卫·休谟
C.“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卢梭
D.“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康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国而未经过民族主义之阶段者,不得谓之为国。譬诸人然,民族主义者,自胚胎以至成童所必不可缺少之材料也;由民族主义而变为帝国主义,则成人以后谋生建业所当事也。……吾尤恐乎他日之所谓政治学者,耳食新说,不审地位,贸然以十九世纪末之思想为措治之极则,谓欧洲各国既行之而效矣,而遂欲以政府万能之说,移植于中国,则吾国将永无成国之日矣。知他人以帝国主义侵之可畏,而速养成我所固有之民族主义以抵制之,斯今日我国民所当汲汲者也!”

“合群云者,合多数之独而成群也。以物竞天择之公理衡之,则其合群之力愈坚而大者,愈能占优胜权于世界上,此稍学哲理者所能知也。吾中国谓之为无群乎?彼固庞然四百兆人,经数千年聚族而居者也。”

——《梁启超选集》

材料二 梁启超反对提倡“排满复仇论”,主张合满汉各民族为一大中华民族,以相对于世界其他现代民族国家。他提出了“大民族主义”和“小民族主义”这样一对概念。“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觉醒与迷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研究》

材料三 在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后,孙中山于1919年提出了融合国内各族而成一中华民族的思想“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五族云乎哉。夫以世界最古、最大、最富于同化力之民族,加以世界之新主义,而为积极之行动,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吾决不久必能驾美欧而为世界之冠。”……如果以1919年为分界线,那么孙中山的民族革命的目标发生了一大转化,即由五族的平等、共和向一个强大、繁盛的中华民族的积极目标转化。

孙中山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他一生奋斗的目标是“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完整的国家。”但统一国家内民族融合与相互认同又是其存在的前提,其思想基础就是一种新的中华民族的共和精神。这种民族的共和精神应当抛弃过去华夏民族狭隘的家族、宗法团体与小血缘思想,以国家和大民族精神为重。他说:“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弄到今日,是世界最贫弱的国家,处国际中最低下的地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们的地位在此时最为危险。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救国。”所以,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振兴国家,并强化对民族、国家认同性的认识,是解除亡国灭种之忧的最佳途径,也是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法宝。


(1)根据材料一、二、三,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在民族主义问题上的异同点。
(2)从梁启超、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1919年发生“转化”的原因,这种“转化”对孙中山以后的政治行为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2-12-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董仲舒认为,对社会民众的教化直接影响到王朝的统治,故君王要通过学习儒家典籍,成圣成善,在此基础上施行王道教化;其次,各级官吏要上承君王,下启社会民众,通过施政和兴办教育等多种途径完成对社会民众的教化。这表明董仲舒(     
A.用教化来规范民众个人的行为B.把三纲五常作为教化的原则
C.借儒家伦理提升官吏道德水平D.赋予了教化浓厚的政治内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和艺术家不仅研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还研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及其对物理学和数学研究的贡献。这表明文艺复兴(     
A.全面复制希腊的古典文化B.有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
C.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D.促进了宗教思想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在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其中党的十二大提出的重大命题是(     
A.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