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是某同学学习春秋战国时期思想而收集的一幅漫画。与其观点一致的思想家是(       
A.儒家的孔子B.道家的老子C.法家的韩非子D.墨家的墨子
2 .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提出著名的"八不主义”: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A.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B.全盘否定了中国文化
C.有利于文学语言革新D.批判封建的伦理道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苏格拉底亲身经历了伯里克利时代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体察雅典从极盛而趋衰,他聚集大批弟子论学,到处找人论辩、针砭时政。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将哲学从天空召唤下来,使它立足于城邦”“研究生活、善和恶”。苏格拉底这样做(     
A.推动雅典重新走向辉煌B.使雅典形成了崇尚理性的风气
C.发扬了自由民主的传统D.有利于提升雅典公民道德素养
2022-12-0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所要模仿、恢复的古典文化,主要依靠修道院所保留、抄录、翻译和研究的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在相信上帝启示的前提下,以理性论证信仰,推动了文化发展。”材料旨在说明(     
A.文艺复兴出现的历史条件B.天主教会对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
C.人文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D.基督教深刻影响了近代欧洲文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14年,维萨里出生于佛兰德。曾先后在巴黎大学和卢万大学学医。巴黎大学当时是古希腊解剖学盖伦的著作重新流行的中心……1537年,维萨里来到帕多瓦大学,这所大学在医学和科学方面处于领先地位。23岁时,维萨里始任帕多瓦大学的外科学和解剖学讲师,他是第一批亲自进行公开人体解剖的大学解剖学讲师中的一个。维萨里是使用视觉教具进行解剖学教学的开创者之一。1538年,他出版了一套由六幅详尽的解剖图组成的图集,这些图基本上遵循盖伦的解剖学理论,出版后非常受欢迎。1543年,维萨里出版了他的杰作一配有丰富插图的《人体构造》。《人体构造》对人体做了前所未有的详尽描绘。它是第一部按照逻辑顺序展示人体的著作,即从骨骼开始,由内向外展示,这跟中世纪的解剖学教材相反。在盖伦所处的时代,人体解剖是被禁止的,盖伦的解剖学知识来自动物解剖。与此不同,维萨里进行的是人体解剖。他指出传统理论即盖伦在人体解剖学方面的许多错误。《人体构造》一书频繁重印,成为一本解剖学标准教材。书中的插图特别有影响力。在出版《人体构造》的同一年,维萨里离开帕多瓦,成为查理五世的皇室医生。这使他结束了他的大部分原创性科学工作,1564年,维萨里去世。由维萨里建立的帕多瓦解剖学传统最终随着帕多瓦培养出来的英国医生威廉哈维发现血液循环而达到高潮。

——【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世界大历史15711689


(1)根据材料,概括维萨里对医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维萨里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6 . 董仲舒以《天人三策》与《春秋繁露》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黄老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天人宇宙论,建立起了一个新儒学思想体系。据此可知,儒学新体系的特点是(     
A.道统化和哲学化B.官方化和制度化
C.精英化和科学化D.神学化和多元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古希腊早期的哲学家在永恒的追求外物本质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了对命运的追寻、对智慧境界的向往和对人性的多向度追求。这表明古希腊(     
A.创造了灿烂的文化B.已经摆脱神学束缚
C.具有深厚人文意蕴D.自然哲学不断发展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30年,法国来华耶稣会士巴多明在一封信中写道:“先生,我和您一样,都认为中国科学的停滞是难以令人置信的;但我并不归咎于中国人的精神材质。许多原因会合在一道起阻碍科学进步的作用。首先,凡是可能在此方面取得成功的人将得不到任何报偿。要使科学在中国发达,要许多皇帝持续地优待创新之士。第二个原因就是里里外外没有刺激与竞争。假如有一个独立的中国邻邦研究科学,中国人也许可以从他们的昏昏欲睡中醒过来;内部也无竞争,其原因就是研究天文绝不是走向富贵荣华之路,而是要考中进士,为官进爵。”

——摘引自韩琦《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人对中国科学停滞原因的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任一点或整体)加以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7-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以“礼”为核心,主张君臣的权力应该以礼为界限。和孔子所认识的君不君、臣不臣是社会的失序不同,孟子认为君臣无常位是正常的,君主只有爱民、保民才能赢得民的归顺,才能使君权稳固和扩大,社会才能真正稳定。荀子的时代为了建立适合统一中央集权政治的新秩序,他主张礼法并用、王霸兼采来加强君权。

——摘编自张亲霞《先秦儒家王权思想的历史演变》

材料二   朱熹认为君权缺乏有效的外在制约,因此必须“正君心”,“人主之心一正,则天下事无有不正”。与先秦的君权约束机制相比,朱熹的“以理制欲”学说增加了董仲舒的“灾异遣告”论。朱熹认为,无论是内在的道德规范和外在的约束都建立在君主的主观自觉上。因此,朱熹提出“君臣共谋”的理论以加强对君主独断的防范。

——摘编自《对朱熹君权制约论的历史性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孔子、孟子、荀子对君权思想认识上的不同及其共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对君权思想的发展。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君权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影响。
10 . 1958年,毛泽东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还有那个原子弹,听说就这么大一个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这反映出当时(     
A.国防建设受到“左”倾错误影响
B.中苏关系恶化倒逼中国科技发展
C.发展核技术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
D.人民群众对科技进步的迫切愿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