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割台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8 道试题

1 . 1871年沙俄侵占清朝西北重镇伊犁,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面临来自陆、海防务的双重威胁,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左宗棠主张加强塞防。与传统的“重陆轻海”思想相比,“塞防”与“海防”之争的出现(     

A.说明边疆危机迫在眉睫B.使清政府重视学习西方制度
C.反映近代海权意识增强D.改变了清政府被动挨打局面
2024-02-28更新 | 141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侵略,英勇的中国军民也不断掀起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下面是某位同学做的相关知识结构图,空白处应填(     
侵略与反侵略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三元里人民抗英冯子材率领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义和团在廊坊天津等地阻击侵略军
A.郑成功驱逐殖民者收复台湾B.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
C.刘永福率台湾人民武装抗日D.杨靖宇率东北抗联牵制日军
2023-07-12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1843年,中英订约时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改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而在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官员将“一体均沾”概念调整为“利益均沾”。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指出,“本意在持平办理,务使中俄商人均沾利益,两不相妨”。这一变化表明晚清时期(     
A.逐渐形成国家主权观念B.重视发展对俄关系
C.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4 . 三元里抗英斗争,史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如:观点一,认为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斗争显示下层民众抗击侵略军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气概,用事实击灭了英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驳斥了清政府内部的妥协主义和投降主义;观点二,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受传统夷夏思想的影响,主观上是一次保家卫国的自觉战斗,只能发生于英军侵略肆虐的地区。下层民众当时还没有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的意识。这两种观点(     
A.结论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B.可互证形成全面丰富的解释
C.基于对立角度的主观化解读D.观点二的论证违背历史真实
2023-03-17更新 | 816次组卷 | 1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世纪70年代,清廷默许左宗棠以胡雪岩的“商人”名义向外商银行借款,以购买德国军火抗击阿古柏。借款完成后,外商将“政治借款”的内幕泄露给李鸿章,李鸿章指使下属检举胡雪岩挪用公款,不久胡雪岩被查办。这一事件表明(     
A.统治集团内部存在矛盾斗争B.洋务运动遭到顽固派的阻挠
C.列强利用金融资本压榨中国D.清廷顽固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2023-03-05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东北育才学校等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马关条约》一签订,割台消息便传到台湾,台湾人民相继鸣锣罢市,抗议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台湾绅民还联名发布檄文,声称:“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湾”。材料表明,台湾人民(     
A.民族意识觉醒B.旨在推翻清政府C.反抗取得胜利D.维护了领土完整
2023-03-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诗云:“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关注的历史事件是(     
A.林则徐虎门硝烟B.中俄签订《伊犁条约》
C.左宗棠收复新疆D.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
8 . 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他认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橙子辅导认为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清政府于新疆建省的着眼点在于(     
A.维护北部边疆稳定B.扩大新疆与内地的联系
C.延续传统治边方略D.应对帝国主义的瓜分危机
9 . 清人杨昌浚1879年称赞左宗棠:“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是因为他(     
A.统率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参与洋务运动
C.组建南洋水师,巩固祖国海防D.收复新疆,巩固祖国统一
2023-02-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表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大事年表(部分)

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抗击英军入侵。
1878年,左宗棠收复了新疆。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
1919年,中国参加巴黎和会,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24年,国民革命兴起。
1943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等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
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废除。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材料二:在近代反侵略的进程中,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抗争,努力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帝爱国的伟大斗志。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

——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并简析其影响。
2023-01-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多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线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