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三元里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反割台斗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9 道试题
1 . 清代诗人杨昌浚有诗云:“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诗人称赞的是(     
A.曾国藩的湘军攻破天京B.邓世昌黄海海战壮烈殉国
C.左宗棠收复新疆D.冯子材取得了镇南关大捷
2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姜绍祖(1876-1895), 台湾新竹人,祖籍广东,著名抗日英雄。1895年春,姜绍祖因痛恨日本强迫清政府割让台湾,不愿当亡国奴,于是自散家财,在北埔一带募集乡勇500余人,抵抗由基隆、台北南进的日本侵略军,并联络徐骧、吴汤兴等各路抵抗军,全力配合,协同作战。他曾在新竹大湖口地区打击进犯的日军近卫师团。不久,日军重兵压境,姜绍祖力战不屈被俘。侥幸脱身后,姜绍祖到北埔,再募乡勇壮丁,与日军奋勇作战。同年6月18日,姜绍祖再率义军向新竹城东门发动进攻,在徐骧义军及广大群众的支援配合下,反攻取得重大胜利。同年7月月底,率军攻城时遭到日军拦击,姜绍祖率百余名战士退入竹林中继续战斗,因力竭不支,最后与七十多名战士一同被俘殉国,他牺牲时年仅19岁。他在狱中留下绝命诗一首以述壮烈成仁的慷慨:“边戍孤军自一枝,九回肠断事可知;男儿应为国家计,岂敢偷生降敌夷。”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姜绍祖抗日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姜绍祖身上所体现出的优秀品质。
2023-09-2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将原赵、燕、秦长城连接并置机动部队,夺回匈奴手中的河套地区,并采取建灵渠、派军征服和设郡县等措施控制岭南地区。汉初,在北方边界扩建长城,设渔阳、上谷、蓟县等几个防御据点,以和亲求得暂时稳定;汉武帝通过三次大战,将匈奴逐出漠南地区,建立以呼伦贝尔大草原、阴山、祁连山等为中心的防线;汉宣帝设立都护府管理西域,同时对西南地区采取笼络手段。唐朝建立后,因无法对中亚、西亚、外东北等地区实行有效控制,于是采取“羁縻”政策。元朝在西藏、青海、外东北、西伯利亚东部设置行省,直接管辖边疆地区。康熙停修长城,对蒙古各部恩威并济,征服准噶尔势力等,确立辽阔疆域版图。

——摘编自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远洋舰队的威胁远超北方游牧民族骑兵军团,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对华威胁增大,染指台海地区。李鸿章等部分官员意识到东南沿海防御的重要性,通过洋务运动建立近代海军试图加强海防。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北地区依然面临严峻威胁,沙俄与英国支持的阿古柏侵入新疆,左宗棠继承林则徐“塞防论”,极力推动收复新疆,还主张大规模“移民实边”;清廷对关内开放东北地区,使后来的“闯关东”成潮流。内蒙和东北的进一步开发,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侵略,但无力避免外蒙20世纪20年代出现裂变。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方式和效果。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边疆治理的变化。
4 . 1843年,中英订约时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改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而在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官员将“一体均沾”概念调整为“利益均沾”。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指出,“本意在持平办理,务使中俄商人均沾利益,两不相妨”。这一变化表明晚清时期(     
A.逐渐形成国家主权观念B.重视发展对俄关系
C.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D.边疆危机日益严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三元里抗英斗争,史学界有不同的认识。如:观点一,认为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斗争显示下层民众抗击侵略军的坚定意志和英勇气概,用事实击灭了英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有力驳斥了清政府内部的妥协主义和投降主义;观点二,认为三元里抗英斗争受传统夷夏思想的影响,主观上是一次保家卫国的自觉战斗,只能发生于英军侵略肆虐的地区。下层民众当时还没有国家利益和民族主义的意识。这两种观点(     
A.结论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B.可互证形成全面丰富的解释
C.基于对立角度的主观化解读D.观点二的论证违背历史真实
2023-03-17更新 | 816次组卷 | 1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世纪70年代,清廷默许左宗棠以胡雪岩的“商人”名义向外商银行借款,以购买德国军火抗击阿古柏。借款完成后,外商将“政治借款”的内幕泄露给李鸿章,李鸿章指使下属检举胡雪岩挪用公款,不久胡雪岩被查办。这一事件表明(     
A.统治集团内部存在矛盾斗争B.洋务运动遭到顽固派的阻挠
C.列强利用金融资本压榨中国D.清廷顽固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2023-03-05更新 | 24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学月考试历史试题
7 . 有诗云:“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关注的历史事件是(     
A.林则徐虎门硝烟B.中俄签订《伊犁条约》
C.左宗棠收复新疆D.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
8 . 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他认为,“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橙子辅导认为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清政府于新疆建省的着眼点在于(     
A.维护北部边疆稳定B.扩大新疆与内地的联系
C.延续传统治边方略D.应对帝国主义的瓜分危机
9 . 19世纪70年代前期,清廷内部掀起了海防塞防之争。海防派主张大力发展海军,加强海岸防御;塞防派则主张加强内陆边疆防卫。最终清廷于1875年派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虽未放弃办海军的计划,但仍把战略重心放在了塞防。清廷侧重塞防主要是因为(     
A.财政紧张保障不足B.海军建设已经完成
C.陆疆面临现实威胁D.政治腐败观念落后
2022-10-23更新 | 341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10 . 在2022年3月27日召开的“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座谈会上,学者们回顾了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台湾的风雨历程,为今日维护国家统一一、 领土主权完整提供了有意义的历史启示。下面几段材料可归属于这次研讨范围的是( )
①材料一:元人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记:“至元(年号)间,立巡检司。”
②材料二:刘永福据守,抗不奉诏,重重布置,百姓咸恃以无恐。
③材料三:康熙二十二年讨平之,改置台湾府,属福建省,领县三。
④材料四:《三国志.吴书》中记:“(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