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1 道试题
1 . 1851年与1911年都是辛亥年,在中国发生了两场大规模的革命运动。这两场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A.领导者都希望按照西方的政治模式改造中国B.革命者都是为生计所迫才揭竿而起的
C.两者都建立了革命政党,创办了刊物D.革命都是从中国南方开始,高潮发生在长江流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毛泽东曾经指出,“洪秀全起兵时,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这是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曾国藩利用这种手段,扑灭了他。”这从本质上说明
A.洪秀全起义缺乏群众基础B.洪秀全试图利用宗教思想发动民众
C.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D.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3 .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捣毁孔子牌位,焚烧古书;洋务运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戊戌变法时维新派打着儒家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冲击B.近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
C.儒家文化自身在不断与时俱进D.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2022-04-23更新 | 396次组卷 | 22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届高三三练文综历史试卷
4 . 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理由:(1)打击了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2)提出的某些思想具有近代化因素
☆不利于中国近代化:
理由:(1)对江浙地区社会造成重破坏;       (2)提出的一些政策是历史的倒退

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2022-04-02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简又文认为:“在吾国全部历史中,若连内乱外患合计,以破坏性及毁灭力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仅亚于现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盖无匹也。”太平军三次攻破扬州,使“扬州因死尸堆积如山,不堪其臭。”占领南京后,“有仓卒路遇者俱被杀,城初破,尸横街巷皆满。”   

——摘编自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

材料二: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革命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打破了清朝的统治机器,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阻止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迅速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企图,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摘编自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两位学者的观点。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同为太平天国史的专家,为何得出的观点迥然不同?面对同一事件不同的看法,我们该怎么办?谈谈你的建议。
2022-03-15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及其体制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2021-12-08更新 | 378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0年贵州省遵义四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7 . 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其相似之处有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B.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
C.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D.领导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近代,“在种族观念上,以汉族的‘我者’,打起驱除满族的‘他者’,可是又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挑战中国的儒佛道三家,却又是颠倒了‘我者’与‘他者’的相对地位”。这一观点反映的是
A.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儒教B.洋务运动存在矛盾现象
C.太平天国挑战清廷统治D.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权
2021-09-26更新 | 213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成安县一中高二1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邃尔败亡……在历史,足以留一重火纪念焉。”马克思与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B.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
C.符合社会史观,角度相同D.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10 . 从1860年到1862年短的两年时间里,至少有650万银元的华人资本流入上海租界1917年的(上海闲话》感叹:“咸丰末太平军之役,为江浙及长江带人民聚居上海之造因。”这揭示出的本质问题是
A.太平天国运动使江浙一带的经济受到摧残
B.列强借助太平天国运动建立租界聚集财富
C.上海因繁华成为江浙民众向往的地方
D.上海租界比其他城市的租界更具有吸引力
2021-08-3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