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面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何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国家出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例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述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是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阶级,指出该阶级领导的一个探索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说明其背景、主要过程和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19世纪40年代对美国、印度的铁路投资高潮后,外国投资者将中国置于其铁路投资的考虑之列。1863年7月,以英国的宝顺、怡和,美国的琼记、旗昌为首的驻上海的27家外国洋行,联名请求江苏巡抚李鸿章准许其修建上海至苏州的铁路。为此,外国投资者创设了苏沪铁路公司,在他们的投资计划中,仅土地收买费就在1万英镑以上。在其修建全国铁路的计划中,计划的着眼点是把作为生丝收购地的、联结内地市场的要地苏州与外国贸易直接连接起来。但是,这个计划受到中国方面的反对而遭遇挫折,真正得以实行是十几年以后的事。

——摘编自《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国投资者提出在华投资修筑铁路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中国方面反对外国投资者在华修筑铁路这一现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孙中山曾对中国历史上某一次农民起义的失败作出了评述:“即为纯民族革命的代表,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孙中山论及的“农民起义”是
A.黄巢起义B.太平天国运动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辛亥革命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将辛亥革命的研究推入一个新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下表是近二十年来,学者们从中国革命历程的纵向角度和国外资产阶级革命的横向角度这两个方面对辛亥革命研究的部分成果。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选一种),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1-0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民党自成立起,对太平天国一直采取隐恶扬善的态度,持完全肯定的立场。“太平诸杰,被视为民族革命英雄及革命先进”,与此相反,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与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一样,被斥为“汉奸”或“反革命英雄”予以全面否定。

1930年后,国民党高官和部分受国民党主流观点影响的学者,特别是其中的右翼,面临着“外患内忧”的新形势,在政治上效法曾国藩当年“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思想文化上则采取以保卫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立场,完全背离了自己过去的民族主义革命,(时势不同)否定太平天国运动也就是必然的了。

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以求真求实为根本目的,即要坚持“秉笔直书”、写信史,决不能因政治需要歪曲篡改历史真实,这是国民党对太平天国“始则是之,终则非之”所提供的一条历史启示。历史学不能成为“政治的奴婢”,而应当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

——摘编自方之光等《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转变的历史启示》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9-12-09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河南省南阳一中、信阳高中等湘豫名校2019年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评述太平天国运动:“故国曰‘天国’,王曰‘天王’,……诏曰‘天命诏书’,法律曰‘天条书’,王宫曰‘天宫’……开科取士曰‘天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太平天国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B.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崇洋媚外
C.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的矛盾重重D.太平天国崇尚西方的基督教
2021-12-01更新 | 14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临淮中学2021届高三11月检测历史试题
7 . 随着晚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总督(单位:个)
总数满人汉人
17481192
17791174
18641867826
18721875817
18761883808

——整编自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时期总督构成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二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合作。后由盛宣怀从中牵线策划,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商订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

——《中外历史纲要》(上)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历史事件的名称及其背景,并结合所学,对该事件作一简要评述。
2021-03-09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骆驼祥子》是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小说刻画了许多像祥子一样的小人物形象。那些小人物中有的因战乱导致家人离散而不得不相依为命,有的不堪家庭重负,有的为养活兄弟而出卖肉体。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剧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悲剧,身处其中的每一份子到头来都逃脱不了祥子一样的命运,除非他们认清楚自己的现状,联合起来推翻那 吃人的社会与制度。

——摘抄于百度百科词条《骆驼祥子》


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各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改变“那吃人的社会与制度”提出了各自的思想 主张并做出了努力与尝试,请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自拟论题,评述某一阶层所做的救国探索。(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9 . 清朝张德坚在评述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时说:“无虑布衣、绅士、倡优、隶卒,取中者即状元、翰林诸科。”这说明太平天国的科考
A.改变了传统科考的方式
B.赢得了知识分子的支持
C.注重对道德素质的考察
D.体现了社会平等的理念
2019-01-1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涿鹿县北晨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预科班9月考试历史试题
10 . 清朝张德坚在评述太平天国的科举考试时说:“无虑布衣、绅士、倡优、隶卒,取中者即状元、翰林诸科。”这说明太平天国的科考
A.改变了传统科考的方式B.赢得了知识分子的支持
C.注重对知识人才的选拔D.体现了社会平等的理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