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8 道试题
1 . 太平天国前期,宗教仪式中的礼拜祷告等活动都是日常化的,而且要求十分严格。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在很多时候不再强调宗教的力量,而是通过华夷之辨、满汉之仇来激发人们对清政府的仇恨。太平天国对待宗教态度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A.依靠宗教不足以维护天国政权B.洪秀全认识到基督教的本质
C.西方国家对太平天国异化宗教的反对D.革命形势严峻无法追求宗教仪式
2021-04-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十七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下表为不同史籍有关太平天国的记述。据此可知
A.太平天国打击了侵略者气焰B.西方列强开始放弃中立政策
C.太平军向西方学习枪炮技术D.爱国军民团结反抗列强侵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金田起义后,太平军所到之处尽情扫荡孔庙和孔子等人的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之为“妖书”,但其对四书五经也只是删去鬼神祭祀之类的字句,而把儒家思想中一些基本内容如等级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都保留了下来。这体现出太平天国
A.没有反封建意识B.合理利用传统文化
C.缺乏彻底革命精神D.重视中西文化的交融
2021-04-24更新 | 181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哈密市第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据此可知
曾国藩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
孙中山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个封王朝而已
蒋介石太平天国之战争,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A.后世观点比当时言论更加真实B.评论者的一己之见不足为信
C.评价角度立场不同结论也不同D.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没有定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江苏巡抚李鸿章对苏州阊门外所建题为“民不能忘”的汉白玉牌坊耿耿于怀,责问:“阊门外白石牌坊何以建于伪忠王耶?”他得到的答复是:牌坊为担任乡官者所捐建,建牌坊乃是因为太平天国的“减粮”政策。这使他深受刺激。李鸿章主政期间,苏州等地终于成功减赋。由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A.确实推行了《天朝田亩制度》B.推行的政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C.对清末地方治理起到助推作用D.重视摧毁过时的地方经济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19世纪后期清朝许多地方官员随意加征税收。如浙江巡抚在杭州增设税卡,使茶叶经过多次周转才能运达宁波,并在宁波缴纳出口税之后再由外国轮船运往上海,所加收的税款也不上交国库。这反映了当时
A.地方官吏不谙近代贸易体制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步履维艰
C.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力渐衰D.中国茶叶在国际贸易中趋于劣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清政府所依赖的武装力量八旗和绿营基本上被摧毁,为镇压太平天国,其不得不调整满汉关系,重用曾国藩、李鸿章、沈葆桢等汉族官僚,实行“以汉制汉,放权督抚”之策。这一举措
A.导致清朝中央集权的瓦解B.促成清廷权力结构的变化
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D.推动新的阶级力量的崛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所示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的部分措施。太平天国的这些做法
论述出处
1“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黄再兴(诏书董玉玺颂行论》
2“搜得藏书论尔……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马寿龄(金陵癸甲新乐府》
A.基于构建统治秩序的考量B.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性
C.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宗教化D.受到士人阶层的普遍欢迎
2021-04-16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王)杨秀清给英国公使文翰发了一纸诰谕,其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万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深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

——《浅析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关系》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三   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须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材料四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杨秀清对中英关系的基本观点并加以简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革命的道路,并指出其主要依据。
(4)依据材料四概括毛泽东提出的革命新道路,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转变得到怎样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