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江苏 高一 阶段练习 2022-08-23 3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文化史(旧)、政治史(旧)、选修(旧)、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经济史(旧)、中国近现代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周武王灭商后,定都于镐京,此时洛阳被称为“东都洛”。周成王亲政后迁宅于洛阳,洛阳地区被周人明确为天下的中心“中国”,不再属于“东国”范围。这种称呼的变化
A.体现了中央集权制的确立B.消除了诸侯割据的隐患
C.促进了大一统观念的形成D.反映了关中经济的衰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3. 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一生过着简朴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主张“节用,节葬,非乐”。他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天下人都要相亲相爱,反对强凌弱的战争。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B.庄子C.墨子D.韩非
2021-01-21更新 | 630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每每搬出天命为其政权寻找合法依据,其中以周武王所说的“革殷受天明命”最为典型。秦始皇则只字不提天命,只是颂扬自己的丰功伟业,常感慨于“天下共苦战斗不休”,所以才兴兵诛残贼,并“亲巡远方黎民”。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的瓦解B.君主集权的强化C.儒家思想的发展D.天命观念的消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南宋以来,镜湖流域陆续出现规模较大的蔬果种植和鱼类、家禽养殖业。山阴县梅市有植茨18里的农户。会稽县则有凿池数十亩,养鱼万计,卖值达数十万缗的农家。河湖港汊,“陂放万头鸭”,“风起鸭船斜”。这种景象的出现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得到发展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农民生活普遍富足D.商业渐居主体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云冈石窟中雕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的窟龛,造像面容清秀、雕饰奇丽,服饰也体现出南朝士大夫“褒衣博带”的典型装扮。同样的“秀骨清像”,也出现在北魏迁都洛阳后雕凿的龙门石窟中。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
A.完成了鲜卑族的封建化B.改变了汉族的衣着服饰
C.推动了佛教传播D.促进了民族交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汉朝与匈奴和亲,部分公主的后裔改从母姓,逐渐形成匈奴刘氏。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建国号为大汉,追尊蜀汉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代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刘渊旨在
A.复兴刘氏汉朝政权的统治B.借鉴汉族先进的制度
C.实现汉与匈奴民族的平等D.争取汉人对政权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9. 重庆市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为历史课本剧《贞观之治》设计了如下场景,其中不合理的是
A.劝课农桑,轻徭薄赋B.设都护府,唐蕃和亲
C.知人善用,虚怀纳谏D.首创科举,选贤举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安史之乱后,藩镇林立,一些节度使不但阻断漕路,甚至借口衣食不足,抢夺漕运(朝廷利用水道调运粮食等物资)物资以供军用,给朝廷带来极大危害。这反映出
A.全国各地动荡不安B.藩镇割据不得民心
C.中央权力受到威胁D.经济重心移至南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有学者说:“封建统治者正是为了使他们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走向灭亡,便需要一个表面上凌驾于其 上的力量,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于是,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的政事堂,便从控制矛盾与 冲突的需要中产生了。”由此可知,该学者旨在说明政事堂
A.推动了“三省”的分权制衡B.强化了君主的专制统治
C.利于提高中枢的行政效率D.破坏了宰相的集体议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魏晋时期,佛教人士被斥责剃发出家,抛妻弃子,枉顾伦孝。佛教辩解僧尼出家并非背弃伦常孝悌,而是践行更伟大的道义,取得更卓越的成就来为家族争光。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传统观念遭到颠覆B.儒学汲取佛学自我革新
C.佛教积极融入本土文化D.三教合流趋势愈发明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3. “踏歌”是中国传统的舞蹈,从汉到唐广为流传。踏歌原流行于民间,到唐代被加工成宫廷舞蹈,出现踏金莲、踏歌辞等宫廷舞乐。唐睿宗先天二年元宵节皇家在安福门外举行了有千余妇女参加的踏歌舞会。据此可知,在唐代
A.妇女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B.民间文化呈现官方化的趋势
C.社会环境具有包容开放特色D.踏歌以宫廷舞会为主要形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宋朝监司是地方高层政区的统领机构。御史台、谏院为中央专门监察机构,对监司等地方各级官员有按察权力,同时还掌管监司的考课、复核工作。这一体制
A.维护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开启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有利于加强地方吏治建设D.铲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宋代话本中记载,王安石曾微服到江宁,遇到一老人在喂鸡,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俱来就食。问其故,老人说:老孀居二十年,也在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话本作为文学史料价值不大B.新法引起了人民大众的普遍不满
C.变法中存在一定的扰民现象D.免役法以牺牲百姓利益为代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7. 宋朝的经济尤其是工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西方学者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看城门的士兵。下列属于宋朝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A.高产粮食作物玉米在全国推广种植B.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C.出现以五大名窑为代表的特色瓷器D.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得到了大力推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西汉时期,在张骞“凿空”的基础上,丝绸之路逐步形成规模,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到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成为主要通道,形成了“水陆并举”的局面。到了宋代以后,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丝绸之路的这一变化折射出
A.主要对华通商国家发生了变化B.四大发明已传到世界各地
C.民族政权并立阻碍了经济交流D.中国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9. 宋明理学中贯穿着某种“终极关怀”,某种在日常实践中逐渐完善自身,达到超越的理想境界的意向。理学重视人的修养,主张将格物所得到的物理,诠解为道德性的天理,知识与道德同一、善与美合一。这在一定的历史情境中,为人的终极关怀的实现,提供了一条世俗的、美学的道路。据此可知,宋明理学(     
A.具有一定的理性与人文价值B.倡导民众抒发个人内在感情
C.注重提升个人修养D.强调积累更多知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永乐年间,朱棣重新启动锦衣卫,并在1420年设置东厂,厂公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担任。东厂有着侦缉、审判、监察等司法权力,它与锦衣卫一起成为独立于六部外的司法组织。厂卫组织的建立旨在
A.完善司法体系B.强化君主专制C.监视官民言行D.消除宦官专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转战于闽浙粤沿海诸地”,其历史功绩是
A.稳定了东南沿海的形势B.促进对外政策转向封闭
C.平定了西北地区的叛乱D.抗击欧洲列强侵略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