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太平天国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面对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何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国家出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进行了积极的努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当然还有别的矛盾,例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上述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是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发生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根据材料,任选一个阶级,指出该阶级领导的一个探索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说明其背景、主要过程和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
19世纪5060年代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6070年代洋务运动(前期)
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戊戌维新运动
1911~1919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前期)
1921中国共产党诞生
20世纪20年代后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主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时所记笔记纲目。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的国际国内背景
2.战争经过
3.《南京条约》的签订
4.战争的影响
二、太平天国运动
1.爆发的原因
2.金田起义与胜利进军
3.建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4.运动转折点:天京事变
5.运动的失败及评价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
2.战争经过:两个阶段、两次签约
3.战争影响
四、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
2.战争经过
3.战争的影响
五、义和团运动
1.运动爆发的原因
2.运动概况
3.运动的失败及影响
六、八国联军侵华
1.侵华原因
2.战争经过
3.战争影响
七.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1.发生的背景
2.过程
3.影响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笔记的标题或内容提出两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22-03-21更新 | 323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与建设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基本命题。革命的发生决不是革命领导者呼风唤雨的结果,须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迫急的现实条件和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革命本身当然不应是革命者的追求目标,革命的动机也不能从革命本身获得真正的诠释。革命虽然是战胜堕落、邪恶、压迫和侵略的迫不得已的正义武力反抗,但它并不仅仅为了这个神圣的过程——为了革命而革命,而是更为重要的历史使命——是为了开辟人类的新生活——“建设”,这正是孙中山和毛泽东所特别强调的。

——摘编自王先明《革命与建设:20世纪中国的时代命题与历史主线》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任意一点或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能力是国家实现自己愿望或意志的能力,一些学者把国家能力等同于中央政府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财政汲取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等。晚清政府的国家能力结构可列为以下三大支柱,如图所示∶


——摘编自周建勇《用国家能力来分析清末的衰败及其表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2021-01-0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慕华优策2021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骆驼祥子》是老舍所著的长篇小说,讲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骆驼祥子》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一生几起几落、最终沉沦的故事,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小说刻画了许多像祥子一样的小人物形象。那些小人物中有的因战乱导致家人离散而不得不相依为命,有的不堪家庭重负,有的为养活兄弟而出卖肉体。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悲剧是整整一个时代的悲剧,身处其中的每一份子到头来都逃脱不了祥子一样的命运,除非他们认清楚自己的现状,联合起来推翻那 吃人的社会与制度。

——摘抄于百度百科词条《骆驼祥子》


在中国近代史进程中,各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改变“那吃人的社会与制度”提出了各自的思想 主张并做出了努力与尝试,请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自拟论题,评述某一阶层所做的救国探索。(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9年8月17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联合主办了以“近代中国的‘关键词’和‘主义’话语的多元性”为主题的学术会议。

通过会议的深入交流,与会学者初步总结出有可能对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和思想影响最大的十大关键词:“革命”、“民主”、“科学”、“民族(国家)”、“进化(进步)”、“自由”、“平等”、 “文明”、“社会主义”、“变法(改革)”。


从上述十大关键词中任选两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辛亥革命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将辛亥革命的研究推入一个新的领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下表是近二十年来,学者们从中国革命历程的纵向角度和国外资产阶级革命的横向角度这两个方面对辛亥革命研究的部分成果。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选一种),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1-0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民党自成立起,对太平天国一直采取隐恶扬善的态度,持完全肯定的立场。“太平诸杰,被视为民族革命英雄及革命先进”,与此相反,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与引清兵入关的吴三桂一样,被斥为“汉奸”或“反革命英雄”予以全面否定。

1930年后,国民党高官和部分受国民党主流观点影响的学者,特别是其中的右翼,面临着“外患内忧”的新形势,在政治上效法曾国藩当年“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思想文化上则采取以保卫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立场,完全背离了自己过去的民族主义革命,(时势不同)否定太平天国运动也就是必然的了。

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以求真求实为根本目的,即要坚持“秉笔直书”、写信史,决不能因政治需要歪曲篡改历史真实,这是国民党对太平天国“始则是之,终则非之”所提供的一条历史启示。历史学不能成为“政治的奴婢”,而应当采取唯物辩证的科学态度。

——摘编自方之光等《国民党对太平天国评价转变的历史启示》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9-12-09更新 | 255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郡中学、雅礼中学、河南省南阳一中、信阳高中等湘豫名校2019年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提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 201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摘编自吴楠《民族精神调查报告》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精神”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