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爆发于1840--1842年,第二次是1856--1860年,第三次则是1894--1895年。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整理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具体是指哪三次战争。作者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并简要评析其观点。

材料二       19459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2014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以立法形式确立9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以国家层面的庄重仪式,以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向这场血泪书写的伟大胜利致以崇高的敬礼。

       ——摘编自《抗日战争》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赢得“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要求从不同角度回答)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关系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在现代化的视野中,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在经济上,极大地减少了中国经济的存量,延缓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在政治上,使国民党集权变成了现实,极大地增加了中国人民在此后争取民主的成本和代价。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日本的侵略极大地破坏了中国原来的现代化进程,但又使得新的现代化进程悄然开启。在政治制度方面,使进步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从此独裁在与民主的较量中很难占到上风;在社会改造方面,出现了新民主主义的雏形;经济方面,虽然战时经济体制变革带有明显的被迫性,但从客观上看都包含了现代化因素。

——摘编自虞和平《2008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证。(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3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国人的民族思想。我国民族思想存在两种发展情况:一是清帝国部分有识的高级官员及知识分子,开始了自强运动;一是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运动。
材料二   1903年梁启超在《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一文中指出:“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之诸族是也。……合汉、合满、合蒙、合回、合苗、合藏,组成一大民族。”
——摘编自李喜所《“中华民族”概念是怎样提出的》
材料三 五四运动……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四   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英的动员,抗日战争则是全民族的总动员。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战8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1)依据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践,评析太平天国的民族主义运动。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相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表现出的民族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主义表现出的新发展。并说明原因。
(3)依据所学知识,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4)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抗日战争使我国的民族主义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4 .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具有重要的作用,请评述两场战争的伟大意义
2020-11-24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长庆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

材料二   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的看法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认识变化的依据。
19-20高一上·全国·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列关于抗战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019-02-19更新 | 71次组卷 | 4卷引用:期末检测(二)-2018-2019版历史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同步系列(人教版必修1)(鲁津京琼版)

7 . 近代中国在民主政治的道路上步履蹒跚,始终存在着进步与反动的较量。从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许多先进的中国人和政治力量为创建真正意义的民主政权和争取最广泛的民权不懈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孙中山到南京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沿途民众“排列香案恭迎”,不少人认为孙文博士就是新皇上。连追随孙中山进南京的革命者应夔成也对老百姓说:“你们知道吗?总统就是皇帝,我这个总务司长就是内务总管了。”

——《吴铁城回忆录》

材料二考共和国之原则,全国人民,俱有与闻政事之权利,惟国中事业至繁,不能人尽与政,故必选举议员,以组织国会,选举总统,以组织政府。议员与总统,既由国民选举,委托以全国之政权。

——《共和国教科书》(商务印书馆,1912版)

材料三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1)根据材料二归纳“共和”的含义,试分析当时发行教科书与材料一反映的现象之间的关系。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做简要评述。

8 . 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D.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019-03-1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盘湾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列关于抗战胜利意义的评述,正确的是
A.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B.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D.直接导致了新中国的建立
10 .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结束了半殖民地历史
2018-02-12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