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祖国统一大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个世纪中叶,西藏发生了三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第一次是1951年,西藏实现和平解放,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第二次是1959年,西藏开始实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开创了西藏人民掌握自己命运的新时代;第三次是西藏自治区成立。经中央批准,196591日,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01人,其中藏族226人,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纳西族、怒族等16人。

——摘编自陈连开等《中国近现代民族史》

材料二   根据《基本法》第12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区,该法中关于香港自治权的规定极其丰富。《基本法》的条文还有至少12项限制性规定,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设限。

——王立民等《“西法东渐”与近代中国寻求法制自主性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藏自治区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自治区成立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回归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指出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相同点。
2020-11-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美国《时代》周刊杂志的一期封面人物是蒋介石,背景是一个国民党士兵孤单地守望着大海。

材料二下图的漫画反映了中国政府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在台湾出现“登辉撤退,水扁独撑”的一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海峡两岸怎样的关系?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从材料二漫画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什么?中国政府为什么制定《反分裂国家法》?
看图回答问题

(3)图一是__________行政区的区旗,图二是_________行政区的区旗。
(4)在历史上,这两个地区分别遭到了_______和_______的侵占。
(5)改革开放后,在邓小平提出的“___________________”构想指导下,这两个地区分别于__________年和__________年回归祖国。
(6)图三中两位握手的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邓小平提出党和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12-2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葵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江南地区市镇经济繁荣,尤以苏州府和松江府(今上海附近)为典型:

近代以来苏州府和松江府市镇数量(单位:个)

时间苏州府松江府
1551—1722年128113
1723—1861年157167
1862—1911年264369
1912—1949年283352

——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关于台湾同胞到经济特区投资的特别优惠办法》外,各地区还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颁布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如《珠海经济特区关于鼓励台胞投资若干问题的规定》。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该法是对以往规定的重大发展,如以往行政法规定人大立法,从强调优惠到强调保护,从投资有所限制到大幅放宽。

——摘编自陈祥健《<台胞投资保护法〉的定益及其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以来市镇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举一例说明创办于苏、松两地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颁布的政治经济背景及其意义。

2017-10-31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公杀武庚,灭奄国,开始大封建。据说,周公姬诵建立七十一国,其中兄弟十五人,同姓四十人,周子孙不是发狂生病,都有封做诸侯的权利。
(秦朝)从李斯议,改封建诸侯为郡县。全国分36郡,郡各辖县若干,郡守县令,由朝廷任命,随时调动,防止割据互斗。郡县制确比诸侯制优良,所以成为历代不变的定制。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从1860年到1894年,慈禧当政中,国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折。也就是1884年有个中法战争,中国是不败而败,打胜了却签约。这三十四年在中国历史上叫做同光中兴,就是同治争光绪年间的中兴大业。湖南的曾国藩,安徽的李鸿章都是中兴大臣。这三十四年,就是中国在传统的、纯粹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一个具有工业基础,拥有现代军事,一个接近现代的国家。原来的中国是没有工业的,但是这些年当中,构建起了初步的工业基础,而且是重工业的基础。这是了不得的贡献。
——摘编自马勇著《甲午战争十二讲》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就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表示除外交外,台湾一切事务都由蒋介石全权处理,后者还可派人参加中央政府。1979年1月,邓小平在美国国会演讲时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摘自岳麓版高中课标教材《历史》必修一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和秦朝的制度,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秦朝这一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光中兴的原因和表现,并结合国内外背景简要评价同光中兴。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我国领导人重视台湾问题?后来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取得了什么成效?
2016-11-27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省内江高一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第11枚:“世纪腾飞”。

【邮票名称与编号】世纪腾飞,图序20-11 J(2021年)
【发行日期】2021年7月1日,志号:2021-16
【选题依据】改革开放进程、“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高中历史统编版教材纲要上册,第170页--173页。
【画面介绍】
该票由众多元素构成,下图:三峡大坝、上图分别为:香港金紫荆雕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上海APEC会议、澳门金莲花雕塑。邮票画面正上方正中间印有邮票发行标题,邮票左下角写着图名:世纪腾飞,印有邮票志号2021-16,右下角印有本张图片在套册中的图序及面值1.20元。画面运用油画方式手绘绘制而成,表现力、色彩浓度、笔触的运用使得邮票产生尊贵之感,与建党百年的喜悦气氛相得益彰。
【背景解读】
21世纪前后,中国践行“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向祖国统一大业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加入世贸组织,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为缓解中国能源瓶颈,在构筑能源动脉,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建设完成三峡大坝这一重大的水利水电工程。该邮票发行于2021年7月1日,即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纪念日。
【问题设计】
(1)21世纪初,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统一基本国策是什么?
(3)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和平统一坚持的原则是?
2022-08-2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邮票里的党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从2009年到2016年,在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背景下,在双方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之上,台湾方面连续八年参加世界卫生大会。台湾参加世界卫生大会
A.体现祖国统一的进程加速B.遵循了“一个中国”的原则
C.表明台独势力的图谋破灭D.说明台湾认可“一国两制”
7 . 1990年4月4日,全国人大七届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其背景是
A.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B.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C.海峡两岸已经实现通航、通邮、通商D.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宋光宇《台湾史》

材料二   台湾作为我国 东部海防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清代以来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海防未予足够重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军闯入基隆港,重炮轰击沙湾炮台;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翌年,法军进攻台湾;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面对列强的侵略,台湾军民奋起反抗。在鸦片战争中,台湾军民的抗争,有力地配合了祖国大陆的反侵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掀起反割台斗争。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止过。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0月25日,台湾光复。

——摘编自周文顺《近代反侵略斗争中的台湾与祖国》

材料三   台湾问题事关中 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只要我们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对台湾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台湾受到侵略的背景及台湾人民反侵略斗争的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解决台湾问题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2022-01-19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七)文综历史试题
9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找通往伟大复兴光明道路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洋人已让满清士大夫们饱尝到了“利器精兵,百倍中国”的厉害。自强之计,首重武备,这是当时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少数先知先觉者的共识,发展军工转而促生洋务派对教育的关注,由教育再及于民用工业之建设。但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千头万绪,牵连甚多,洋务派未尝拿出一个全盘计划,而是在摸索走向近代化的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

——邵达《华夏史录(下)》

材料二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各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南方各游击区人民解放军同志们:

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我们命令你们:(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推动实现一九四九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和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

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洋务派推行“洋务新政”的目标,分析“洋务新政”的意义与失败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布的历史背景,指出这一命令发布当天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并简述这一军事行动的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指出为“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所颁布的法律。祖国完全统一的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请从经济保障和民心所向的角度加以简要说明。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87月随着美国远东海军陆战队进入戒备状态,台湾当局宣布进入“特别戒备状态”。毛泽东以此为契机,做出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823日下午五点半,中国人民解放军万炮齐发,金门炮战由此开始。930日美国希望台湾当局与大陆“峡而治”,使台湾成为美国用来威胁中国的“航空母舰”。蒋介石断然拒绝,与大陆方面默契地通过相互炮击的方式向全世界表明,两岸对峙是国共内战的延续。双方注重炮击策略与技巧,不断降低军事打击力度,从“停一周到停两周”再到“单打双不打”。炮击具有明确的政治性,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台时,进行了两次大打。除此以外,宣传和广播也是重要手段,两封《告台湾同胞书》给台湾官兵以强烈的思想和心理震撼,对降低双方敌对情绪、增加彼此认同、促进祖国统一产生重要影响。

——摘编自李尚清《金门炮战及其对台工作的策略启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门炮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金门炮战中获取的解决台湾问题的启示。
2021-12-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诊断监测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