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祖国统一大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自此,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朝代,强化中央集权成为历史发展总的趋势,“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成为共识。秦汉建立的中央集权制顺应了国情,行之有效,突出体现为中央有权威,从而为国家统一、民族融合和社会发展稳定提供了制度保证。在“大一统”这一总目标下,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互为一体,历代“夷夏之防”与“华夷一体”实为一体两面的关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一统”观念为中华各民族所接受。先秦儒学经董仲舒改造,倡言《春秋》大一统思想,与强调皇权至上、强化统一国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最为合拍,迎合了政治需要。儒学从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和文化主脉,顺应时势,不断发展创新。

——摘编自华奥《多维角度理解中国古代“大一统”的治理理念》

材料二   清朝在疆域全盛时设有25个一级政区和内蒙古的盟、旗。西南几省少数民族地区承袭元、明遗留下来的土司制度,雍正时陆续实行改土归流政策。设置西藏办事大臣,涉及到国家主权的重大外部问题,均由大臣处理并上报朝廷决定;而内部则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大臣系统不加干涉。

——摘编自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把握两岸关系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国家统一理论和对台方针政策,推动两岸关系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了新时代做好对台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确立了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两岸政党党际交流。并强调:“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大陆实行卡式台胞证,实现福建向金门供水,制发台湾居民居住证,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主要治理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前期大一统国家治理的特点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的重要举措,并分析阻碍台湾回归祖国的主要因素。
2 . 古往今来,历届中央政府都重视管理,各个时期所采取的政策有继承也有创新,效果各有千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署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李斯主张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盐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表•序》


(2)材料二作者认为汉初实行了什么制度和影响各是什么?

材料三: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地方机构有哪些?简要说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

材料四:

材料五: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摘选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4)材料四、五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材料六: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就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表示除外交外,台湾一切事务都由蒋介石全权处理,后者还可派人参加中央政府。1979年1月,邓小平在美国国会演讲时指出:“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摘自岳麓版高中课标教材《历史》必修一


(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我国领导人重视台湾问题?后来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什么构想?这一构想取得了什么成效?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52年前的8月23日傍晚,金门岛上正在举行宴会。忽然,海峡对岸数百门大炮万弹齐发,一时间岛上一片火海……从此以后,两岸炮战不断。数月后,大陆宣布:单日炮击,双日不炮击。再后来,双方只将炮弹打在无人的滩头上,成为象征意义上的“炮战”。到1961年12月改为只打宣传弹,直至1979年元旦,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炮击,两岸炮战正式结束。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000多人次。

材料三   在8.23金门炮战51周年之际,传来了建设金(门)厦(门)跨海大桥的消息。金门与厦门只有一海之隔,相距17海里,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地区直接往来的客船只要40分钟左右就可抵达。台方提出的方案是和大陆共同合作,从厦门大嶝岛或是小嶝岛建立跨海大桥直通金门。当地不少民众认为,大桥一旦兴建,可以带动双方交流,那时金门就不是孤岛,不但可减少战争发生的可能,还可解决金门水电问题,金门就可建设成“厦门的后花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台海两岸关系的变化趋势。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二归纳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举两例说明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4)对比材料一、三,金门在两岸关系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意义何在?

4 . 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于2015年2月13日说,两岸关系要看长、看大、看远,大的趋势很清楚,只要往这个方向运作的话,两岸能够找到永续的和平。“大的趋势”应是基于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B.“九二共识”的达成
C.“一国两制”的提出D.两岸三通的实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纪念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60周年学术讨论会暨孙中山研究学会成立大会上,邓颖超说:“学习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榜样,在认清历史的必然趋势以后,拿出足够的决心和勇气来,排除一切干扰,当机立断,做出正确的抉择。”这说明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和平统一的方针得到两岸基本认可
C.重温国共合作具有现实意义D.港澳成功回归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
2021-11-05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关键的台湾问题上,中方首先要求美方明确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方草案开始根本不提此事,只强调台湾问题应“和平解决”。虽然中方强烈坚持,美方总是不愿直截了当地写上这句话。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交锋,才谈成了那句后来广为人知的、绕圈子的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是“认识到……”,不接受更明确的“承认”一词;“认识到”在英文本中用“recognize”,还是“acknowledge”,也磨了许久。

最为关键的关于“美国自台湾撤军”一句,到了最后一天,中方坚持“本着这一希望”的连接措词。基辛格又提出了尼克松本人的建议,仍坚持用“基于这一前提,美国展望”自台撤军的提法。中方坚决不同意。磨到了当天深夜,双方才达成妥协,同意用“考虑到这一前景”这一较弱的说法。这一天乔冠华、基辛格会晤了4次之多,基辛格还单独约晤周恩来两次。乔冠华和基辛格都是风格独特的外交家,谈起来唇枪舌剑,火花四溅。走到边缘时,乔冠华会以“不要公报也可以”来施压,基辛格则往往面红耳赤,强压怒火,把铅笔咬在口中或摔在桌上,但双方都没有拍过桌子。

——赵稷华口述、刘火雄整理《改变世界的“上海公报”是怎样谈成的》

材料二   2021年11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阐述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习近平强调,台海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原因是台湾当局一再企图“倚美谋独”,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华”。这一趋势十分危险,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历届美国政府对此都有明确承诺。台湾问题的真正现状和一个中国的核心内容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公报”谈判过程中充满艰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谈谈此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的意义。
2022-02-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A佳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一是历史趋势,是正道。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下面有关台湾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根本B.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的方针
C.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和平统一D.《告台湾同胞书》最早提出“九二共识”
2021-04-0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白蒲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必修)
8 . 如图是关于海峡两岸关系的一幅漫画。该漫画揭示了
A.海峡两岸的关系一度紧张B.“台独”势力企图分裂祖国
C.和平统一大业是历史趋势D.美国对华实行强权政治
2020-10-22更新 | 25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九师联盟)2021届高三10月质量巩固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一是历史趋势,是正道。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下面有关台湾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原则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和根本
B.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的方针
C.和平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贯方针
D.“九二共识”是《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的
2020-05-26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56年10月,毛泽东说道:“台湾和平统一,‘一切可以照旧’,台湾现在可以实行三民主义,可以同大陆通商,但是不要派特务来破坏,我们也不派‘红色特务’去破坏他们,谈好了可以订个协议公布。”材料反映出当时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确立
B.中国所处国际背景有所改善
C.中国完成国家统一的新思考
D.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缓和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