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祖国统一大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找通往伟大复兴光明道路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洋人已让满清士大夫们饱尝到了“利器精兵,百倍中国”的厉害。自强之计,首重武备,这是当时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少数先知先觉者的共识,发展军工转而促生洋务派对教育的关注,由教育再及于民用工业之建设。但数十年的洋务运动千头万绪,牵连甚多,洋务派未尝拿出一个全盘计划,而是在摸索走向近代化的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

——邵达《华夏史录(下)》

材料二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各野战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同志们,南方各游击区人民解放军同志们:

由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团和南京国民政府的代表团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所拟定的国内和平协定,已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所拒绝。……我们命令你们:(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我们推动实现一九四九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晤、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沟通。……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祖国完全统一的时和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

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洋务派推行“洋务新政”的目标,分析“洋务新政”的意义与失败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布的历史背景,指出这一命令发布当天所采取的军事行动,并简述这一军事行动的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指出为“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所颁布的法律。祖国完全统一的势始终在我们这一边,请从经济保障和民心所向的角度加以简要说明。
2 . 澳门这座人口不到67万、陆地面积不到33平方公里的小城市,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2019年人均GDP仍然高居全球第二,仅次于卢森堡。依据下表可知澳门回归
1999年2013年2019年生产总值
502.7亿元4134.7亿元3807亿元人均GDP
1.5万美元8.7万美元9.25万美元
澳门回归二十周年统计表
A.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B.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利于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有力促进了澳门地区经济发展繁荣
2021-01-15更新 | 182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七)历史试题
3 . 香港地区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021年的2.86万亿港元,年均实际增长2.7%,比同期全球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速高0.8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由1997年的21.2万港元增长到2021年的38.7万港元。这一时期香港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     
①国际环境日趋宽松             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③“一国两制”的落实       ④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
2023-10-1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蒋介石政府在大陆的败局已定。随后,100多万国民党军队及其家属带着不同的乡音、记忆和创伤,仓皇渡海来到狭长的岛屿——台湾。这一别就是30多年。198710月,台湾当局宣布允许退伍老兵返回大陆探亲,结束了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

材料二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事关中国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中国的统一,不会损害任何国家的正当利益包括其在台湾的经济利益,只会给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只会给亚太地区和世界繁荣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一国两制”构想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的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构想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构想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台湾问题”,1979年以来,祖国大陆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重大举措。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并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台湾问题,中国政府先后发表过五次《告台湾同胞书》,(下表)据此可知
次序时间内容摘录
11950年蒋介石和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台湾人民)准备配合人民解放军,共同完成解放台湾的任务。
21958年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
31958年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料罗湾的码头、海滩和船只……我们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屈服于美国人的压力。
41958年其他一切地区的军事目标,逢双日都不开炮,炮战一律于单日行之……我们希望台湾当局有一天甩掉美国人那只钳制魔手,派出代表,举行和谈。
51979年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希望台湾当局对实现祖国统一的事业作出宝贵的贡献……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A.中美关系影响台湾问题的解决方式
B.和平统一方针一直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方式
C.一国两制方针的正式提出是策略转变的原因
D.武力解放是中国政府的一贯策略
2020-06-17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05佩洛西窜台——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2023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2019年12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澳门观摩一堂历史课后,对大家说:“濠江中学的爱国主义传承有悠久的历史……70年前,新中国成立当天,杜岚老校长毅然升起了五星红旗。”对这一升旗行动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爱国精神的驱动B.“一国两制”的感召
C.改革开放的鼓舞D.“九二共识”的达成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实践其思想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