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开创外交新局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07 道试题
1 . 外交部长王毅评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他同中国领导人做出的政治决断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国际社会的期待。当时的“政治决断”是(       
A.出席日内瓦会议B.遵守“万隆精神”
C.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D.加强中美沟通和交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是近现代西方对外援助的发起国。二战刚刚结束,美国就通过“马歇尔计划”,对欧洲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援助。从1946年开始,美国向埃及、以色列提供了巨额的经济援助,再加沙发生武装冲突后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又分别向埃及、以色列提供了大量的作战武器和“志愿人员”。1961年,美国率先通过《对外援助法案》,将对外援助政策制度化。美国用于对外援助绝对数量在一定时期内是最多的,但是和其他援助国相比,用于对外援助的拨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却是最低的。美国的对外援助涵盖面较为广泛,外援目标体系中常常出现相互矛盾和缺乏连贯性的现象。

——摘编自周弘《对外援助与国际关系》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国在自身财力十分紧张、物资相当匮乏的情况下,开始对外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并逐步扩大援助范围。1955年万隆会议后,中国对外援助范围从社会主义国家扩展到其他发展中国家。1964年,中国政府宣布以平等互利、不附带条件为核心的对外经济技术援助八项原则,确立了中国开展对外援助的基本方针。1971年10月,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由过去单纯提供援助发展为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重点是推动援助资金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进入新世纪,中国对外援助资金保持快速增长。

——摘编自《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对外援助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对外援助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
3 . 下图所示漫画左上角英文含义是“中美关系简史”,画中牛仔代表美国,龙代表中国。以下对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20世纪60年代中美处于敌对期,朝鲜战争使得中美两国关系僵化
B.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善关系为中美两国共同的要求
C.20世纪90年代中美交往加深了,两极格局瓦解之后中美主宰世界
D.进入21世纪中美关系曲折发展,中美由一贯的盟友变为竞争对手
4 . 1971年,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潇洒而豪放的大笑。“乔冠华的笑”是因为(     
A.新中国重返联合国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日两国正式建交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2023-03-0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双方曾针对两国关系进行会谈,除认定“关系正常化符合两国利益”外,也对台湾定位问题进行讨论。美方认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并对这一立场不表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据此可知此次会谈
A.促进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美国解除了对中国的外交封锁
C.“对付苏联”成为主要内容之
D.美方承认台湾问题为中国内政
2020-05-01更新 | 272次组卷 | 2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0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55年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这可以用来说明
A.美国对欧洲控制力消失B.政治格局影响国家关系
C.一超多强局面正在形成D.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增强
2022-03-0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联考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的重大对外战略决策与冷战进程存在同步,日益灵活务实,不断走向成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共中央选择“一边倒”,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和与美国对抗,是中共领导人当时在两极对抗的国际格局中做出的反应,结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伊始,便加入苏联阵营并与苏联结成军事同盟,并因此而进入冷战的两极体系和对抗之中,这是不争的事实。

——牛军《冷战时代的中国战略决策》

材料二   在美苏争霸过程中,形成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苏联对中国安全的威胁日益加剧。为了维护国家利益,摆脱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中国外交战略进行了新的调整,提出了“一条线”的思想,其主旨是团结包括美国在内的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霸权主义。至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中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总体得到改善。

——摘编自黄庆、王巧荣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不再“以苏划线”、“共同制苏”,而是提出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尤其是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改变过去与美国建立针对苏联的“战略关系”,适当拉开距离,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中国实行真正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经受住了苏联东欧剧变的冲击,坚守了社会主义阵地,取得了内外工作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吴恩远等著《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确立“一边倒”战略时的国际格局。结合建国初期的历史,简述中国“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和与美国对抗”的事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外战略的变化及重大外交成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对外交往政策的内涵,归纳这一政策对世纪之交的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18年11月1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强调亚太各方应该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把握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努力保持亚太合作势头,稳步迈向更高水平。据此可知中国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积极探索新型区域国家间合作模式
9 .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外交对外协调机制日益成熟,特别是外交部部长的对外协调机制。从1991年开始,中国外交部部长每年都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东盟外长会议,后来扩展为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议。诸如此类的还包括中非合作论坛、亚欧外长会议、亚洲合作对话外长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等。中国外交部部长的这些活动
A.利于巩固和推进中国的多边外交B.倾向于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调整
C.打破了新中国的外交僵局和困境D.致力于加强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2022-02-08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以下是新中国的一些外交文件引文,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一切国家都应有权……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②“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③“……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④“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A.②③①④B.③②①④C.①③④②D.④①③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