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不同时期它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外交战略

内容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

“结盟外交”

与苏联结盟反对美国;与第三世界结盟反对美苏。

20世纪80、90年代

“不结盟外交”

不结盟、不孤立、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

21世纪以来

“共同发展”外交

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

——摘编自甘儒新、刘益梅《论建国以来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发展变化》

根据材料中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 . 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提出“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外交策略,动员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积极开展国际交往。1952年,以喜饶嘉措为首的中国佛教界,给日本佛教界赠送药师佛像,引起日本佛教界和民间的强烈反响,史称“佛教外交”。据此可知,佛教外交
A.打破了外交的孤立局面B.推动了中日关系正常化
C.拓展了独立外交新途径D.根植于中日交流的传统
3 . 以下是为纪念《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而发行的“纪”字头邮票,以下关于该条约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苏结盟促进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②为中国的国家政治建设奠定了牢固基石
③表明中国在两极格局下“一边倒”向了苏联
④有利于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据统计,从1949年到1959年,来华援建的苏联和东欧国家专家达8000多人,为中国培训的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达7000多人,同时中国从苏联和东欧获得了4000多项技术资料。这反映出当时
A.苏联和东欧科技水平很高B.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C.新中国外交战略成效显著D.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0年1月1日,依照中英关税条约的附件规定,税率实行一年期满时,中国海关颁布新税率由8%升至10%。南京政府虽然宣告中国的关税已经自主了,实际上这种自主还受到很多牵制。1930年底颁行的海关进口税则中,规定增税的商品主要是“火柴及瓷器”,火柴、瓷器等是中国民族工业的主要产品。1933年重订的第三个国定税则颁布后,国内工业出现了“旧工厂方事扩充,新工厂方经设立,流动资本皆已化为地皮、房屋、机器等固定资本”。关税自主政策实施后,由于进口关税的骤然提高,使外国输入大为减少,贸易入超额由1931年的1.78亿美元降到1936年的0.7亿美元。中国政府制定的国税税则是根据国内产业需要制定的,对不同的进口商品实行不同的甚至相差悬殊的税率,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决定了外商对华贸易必定是避重就轻,从而促使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得到了改变。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民国建立后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至华盛顿会议,取得了一些成效;第二阶段是大革命及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交替时期,随着北伐战争的顺利发展,废约运动取得重大成果;第三阶段是抗战时期主要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列强在华特权基本上被取消。但中国实际上没有取得平等独立的国际地位。直到1949年,具有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庄严宣告“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的外交原则,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取得了她应有的尊严。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也获得了解决,不平等条约留下的最后一点污斑将被清除干净。

——摘编自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1995年9月第一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自主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在三个阶段取得的突出成就,并简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平等条约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的主要原因。
6 . 新中国的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
B.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C.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
D.2005年因私护照数量大量增加,推动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021-12-03更新 | 566次组卷 | 31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第三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图书馆出版物国际交换一览表(部分)

时间交换单位名称时间交换单位名称时间交换单位名称
1949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1952日本中国研究所1955苏联外文图书馆
苏联科学院图书馆蒙古国家图书馆土耳其国家图书馆
1950罗马尼亚科学院图书馆越南国家图书馆菲律宾大学图书馆
1951列宁格勒大学图书馆1954剑桥大学图书馆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
保加利亚国家图书馆朝鲜人民大学习堂1956民主德国卡尔马克思市图书馆
民主德国国家图书馆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图书馆美国佐治亚大学图书馆
波兰国家图书馆日本津村研究所法国吉美博物馆
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图书馆格鲁吉亚科学院图书馆美国犹他大学图书馆

   ——摘编自李伟等《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图书馆出版物的国际交换》


就表格整体信息或任意一点信息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12-02更新 | 616次组卷 | 10卷引用: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外交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50年代联苏抗美,60年代既反苏又反美,70年代联美抗苏,80年代不结盟。1994年中俄签署《联合声明》,2011年中美确定致力于建设互相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
A.维护国家利益B.反对霸权主义C.维护地区稳定D.“以夷制夷”
9 . 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一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孤立和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的安定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而且也为新中国能在20世纪50年代初步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与国民经济体系创造了条件。材料反映的这一外交政策
A.维护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大局B.推动着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C.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阶段性策略D.彰显了不结盟的外交新思路
10 . 《人民日报》1949年12月18日发表社论称: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是中苏两国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民对于毛主席和斯大林大元帅的会见,“表示极大的欢欣和兴奋,因为这是中苏友谊伟大前途的象征,这是世界人民反帝国主义斗争伟大胜利的象征”。有关中苏这次外交的正确解读是
A.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结盟B.中国推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体现了“一边倒”外交政策D.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完全契合
2021-09-06更新 | 713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