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朝鲜战争结束后,毛泽东也明确提出了类似的主张。其意在
A.推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B.为谋求工业化创造和平国际环境
C.积极参与世界秩序的维护与建设D.彻底结束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关系
2020-12-08更新 | 42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会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1949年10月,新中国先后与苏联等九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我国在外交上实行的方针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
20-21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3 . 有学者这样描述新中国初期的某一外交政策:“中国屈膝受辱的时间太长了,新中国不会乞求帝国主义的承认。”“取消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该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求同存异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
2020-12-05更新 | 13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在北京市内外国兵营的占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一些与新中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国家,继续在东交民巷建立使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B.新政权否定列强在华不平等条约
C.国家外交开启了制度性转变D.中国打破了列强对华的外交孤立
5 .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

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海合作组织成立B.一边倒、“求同存异”、《中美建交公报》
C.中苏建交、尼克松访华、两极格局的瓦解D.不结盟运动、重返联合国、2001年上海峰会
6 . 对下表中我国外交政策解读正确的是
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0世纪60年代“两条线”(既反美又反苏,两个拳头打人)
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与美、日、欧合作,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20世纪80年代“不结盟”(不依附于大国或国家集团,独立自主)

A.①建设睦邻友好的周边和平环境B.②外交重心是维护国家经济利益
C.③改善中国与欧美及日本的关系D.④政策调整根源于两极格局瓦解
7 . 建国初周恩来在某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的人民。一切国家都应当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地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此公报
A.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亚非国家间合作B.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C.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创造条件D.是在会见缅甸、印度代表团时提出
2020-11-1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五县(市)十六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

——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与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这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

——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必然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原则,简述这一原则实施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基本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东亚存在一个以明代中国为中心的朝贡贸易圈。……在明代,朝贡的经济特征更加明显,成为官方垄断海外贸易的手段。“朝贡与贸易挂钩,非朝贡不得互市。”为了维持官方对贸易的垄断,明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严格控制和限制。明统治者所建立的朝贡贸易体系,直接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地区的贸易交流。

——摘编自梁雪松《近代早期与近代早期世界贸易》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重心转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并没有忽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瑞典、丹麦、瑞士、芬兰于1950年与新中国政府建立了外交和贸易关系。1960年后,苏联和东欧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61.3%下降至1965年的14.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33.4%,包括日本、西欧在内的西方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升至41.0%。

——摘编自彭波《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历程、成就、贡献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建立的贸易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建国初期至60年代新中国对外贸易的变化及其成因。
10 . 1900年,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途经东单牌楼时被击毙。1901年,中国政府派专使赴德国就克林德一事致歉,并在克林德被害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1918年11月,北京人将此改为“公理战胜碑”,并迁至中央公园;1952年,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决定将其改为“保卫和平碑”。对与此相关的历史解读正确的是
A.历史文物的名称应该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俱进,不断修改
B.克林德被击毙于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改名“公理战胜碑”后召开的国际会议,中国被以“公理”对待
D.“保卫和平碑”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