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3 道试题
1 . 中美两国在世界上有著举足轻重的地位,中美关系的变化影响蕃世界格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故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己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三 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竟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方针?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概括导致该变化的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对美开放的动机是什么?
(4)材料二、三在认识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视角方面有所不同,你认为导致视角不同的因素有哪些?
2 . 礼仪与社会

材料一   古代饮食中的礼制思想,通过先秦古籍的记载得以体现:

天子举(丰盛的饮食)以大牢(牛羊猪),诸侯举以特牛,卿举以少牢(羊),大夫举以特牲(猪),士食鱼炙,庶人食菜。上下有序,则民不慢。

——摘自《国语》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犹若可以致敬其鬼神。

父母在,朝夕恒食(先饮食),子妇佐饺(后饮食)。孝子之养老也……以其饮食忠养之。

——《礼记》

凡食之道:大充(指过饱),伤而形不臧;大撮(指过饥),骨枯而血冱(匮乏)。充撮之间,此谓和成。

——《管子》


(1)概括先秦时期饮食礼仪的特点,简析这种礼仪形成的社会原因。

材料二   欧洲礼仪的产生经历了从“courtoisie”(宫廷礼仪)到“civilite”(礼仪)弄到“civilization”(文明)的演变。“宫廷礼仪”最初是指欧洲封建君主的宫廷行为方式,16世纪泛指骑士贵族的举止方式。16世纪中叶后,随着骑士贵族的没落和新贵族的兴起,“礼貌”逐步取代了“宫廷礼仪”,成为上流社会举止的普遍性要求。这迎合了新教教会的变革,得到了教会的支持并不断传播。

18世纪中叶开始,随着中产阶级的崛起,等级社会日趋衰落。法国大革命使欧洲社会政治中心由宫廷转移至市民社会,越来越多的市民阶层与贵族一样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分子。“礼貌”也经历了一个市民化的过程,被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所取代。个人行为方式也朝着理性节制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杨素萍《欧洲国家礼仪教育的变革及动因探究》


(2)阅读材料二,概括欧洲礼仪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材料三   1859年美国驻华公使华若翰欲赴京觐见皇帝,与清政府交换《天津条约》。咸丰皇帝要求行跪拜礼,想以之形成礼仪惯例,华若翰表示不能接受跪拜礼。双方经多次交涉未果,最后只好罢议,公使不必面见皇帝而直接换约。1873年同治皇帝亲政后,西方驻华公使以公使团的名义再次要求觐见皇帝,双方围绕跪拜礼又进行了尖锐的交涉。清政府最终被迫改为鞠躬礼。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发布文告,废止跪拜等旧礼;8月,又规定公务活动中施脱帽鞠躬礼。

1949年,外交部邀请苏联和东欧国家驻华大使,对中国外交官培训礼仪。1951年外交部制定的《对外宾交际须知》规定:宴会请柬须提前一周发出,宴会人数避13(西方忌讳);谈话不过分恭维,也不过分谦虚……1955年外交部礼宾司成立。1990年起全国人大先后制定了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等,对外交活动中国旗、国徽、国歌的使用做出明确规定。

——摘编自王开玺《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等


(3)阅读材料三,对晚清以来的外交礼仪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9-05-14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东城区2019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

材料二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地为商埠。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


(1)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条约内容的异同。

材料三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在《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强盗。”

材料四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尼克松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试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提出你的建议。

材料五: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火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

材料六:1978年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新的艰辛探索。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民在民富国强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


(3)材料五“南湖红船”“八一枪声”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哪些事件?“井冈号角”吹响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4)分析1978年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艰辛探索的背景。简述中华民族复兴的表现。
2019-03-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革命以前,满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其在革命军兴以后者则否。其前经订借事后过付者亦否认。

凡革命以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以后者则否。

——《南京临时政府宣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2日)

材料二 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第五十五条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第五十六条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之初面临的背景有何相同点,请根据材料一、二,指政权在外交政策上的不同。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政权执行的外交政策不同的原因。
2019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的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中国政府又以外交部长的名义把这一公告送达各国政府,向世界各国表明了新中国的态度。10月间,首先是苏联,然后是各人民民主国家相继承认了新中国,并很快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时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继续采取敌对的态度……到50年代末,随着中苏关系破裂,“一边倒”政策遂告结束。

——《走向历史的深层》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说明新中国建立之初,采取“一边倒”政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时,处理中国与他国关系的原则。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一边倒”政策的历史作用。

【解题必备】建国初期实行的三大外交政策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
“一边倒” 坚定不移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孤立

建国初期实行三大外交政策的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②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采取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的政策,企图扼杀新中国。
③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承认新中国。
④旧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受尽西方列强的欺侮。
⑤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向世界宣布中国政府的外交原则。
2019-01-1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1月8日 《每日一题》人教必修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对立,美苏两国逐步由二战时期的同盟关系逐步走向对立对峙的关系,直至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1949年,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在阐述新中国的对外政策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首先是联合苏联、各人民民主国家和各被压迫民族,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方面共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以保障世界的持久和平。”

材料二   1969年1月,尼克松总统入主白宫后,把改善中美关系作为亟待解决的重要外交课题,并采取切实措施缓和对中国的敌意,如允许美国学者、记者、—学家、国会议员到中国访问,允许美国人购买中国货,停止在台湾海峡的海军军舰巡航等。中国政府也做出了一些积极回应,如1971年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冲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摘编自俞正梁等编著-《战后国际关系史纲》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的背景。从中美关系由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抗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缓和的历程,你得到什么启示?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1945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

联合国安理会2012年2月4日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两国投反对票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解释性发言中说:“……叙利亚保持和平与稳定,符合叙利亚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妥善解决叙利亚问题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材料三

“与会各方还对各自区域内的政治和安全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认为)任何一个地区的不稳定都对亚欧双方造成不利影响,恐怖主义、海盗问题、武力冲突等都是亚欧内部冲突的不稳定因素,其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亚欧两大区域。核武器扩散值得引起我们高度关注,不论是发生在亚欧哪一个区域,我们应该对此采取共同行动。”

—2012年11月《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主席声明》

材料四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建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材料五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因此,他对这样的时代具备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时代以及这样的时代能否得以持续并未展开论述……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杨文昌《迎接“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说“战争才刚刚开始”的背景。指出美国在二战后初期为掌握“世界命运”而采取的主要行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特点是什么?体现了中国的什么外交方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中国扩张论(中国威胁论)的原因。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五中“多极合作时代”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18-09-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黑河市逊克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学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8 .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材料一(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今天,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之下,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阵线的一边,并使我们新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伟大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结成了七万万人的强目的兄弟同盟,使我国在彻底消灭残余匪帮之后,将迅速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化的国家

——《人民日报》社论:《巩固中苏兄弟同盟》(1950年2月16日)

材料三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四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国家要“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的背景及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建国初我国采取的哪一外交方针?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采取这一方针的出发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和“一股股新的力量”指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当今世界格局变化的特点。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9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外交多次在外交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中国总体外交的一部分,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是在中国总体外交政策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共和国半个世纪的体育外交史中,苏联和东欧占有很大的篇幅。特别是在五六十年代,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朋友,这些国家对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1952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到1962年十年间,中国对外体育交往总人数是10291人,而与苏联和东欧的交往就占到了76%,达到7820人。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材料二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的范围扩展到一些亚非拉国家。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从此,新中国把同亚非拉的体育交往逐步上升到主要位置。

—《60年中国体育外交:与世界牵手》

材料三1954年,国际奥委会第49届全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为中国奥委会,但同时顽固坚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拒绝撤销台湾体育组织作为国家奥委会的资格。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奥委会在经过斗争后,于1958年8月19日声明退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

1975年4月,中国奥委会向国际奥委会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中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权利。1979年10月25日,中国正式恢复了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设在台北的奥委会改名为“中国台北奥委会”。

材料四1981年,中国男排反败为胜、力克韩国队,北京的大学生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1988年,在汉城奥运会上,浑身伤病的李宁(体操),只得到最后一名。一些报道竟谩骂李宁为“体操亡子”。李宁还收到绳子,让他上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海外执教的中国教练员和代表外国参赛的原中国运动员超过了1000人。其中最有名的是郎平。2008年8月15日,在北京奥运会上,郎平执教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新华时评认为“郎平依然为国争光”。

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与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

(3)联系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形势,概述中国恢复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席位的有利因素。阻碍新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在体育情结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10 . 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国家集团或组织处理对外(国际)关系,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英国四百年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强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
—— 丘吉尔(1936年)
材料二   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谈到外交政策新设想,主要原则是美国呼吁其盟友运用自身的力量对抗“共产主义的侵略”,美国将只给他们提供建议、物质及武器援助,被称为“尼克松主义”。
——夏亚峰:《“尼克松主义”及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材料三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 邓小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外政策的目的以及支撑政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反映的实质问题及其提出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建国初期中苏结盟对新中国带怎样的影响?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转而实行不结盟政策的原因。
(4)本世纪初以,世界形势是和平发展为主流,请你举出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外交政策的认识。
2016-12-12更新 | 3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珠海一中等六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