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1 道试题
1 . 1956——1962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旅游人数一般仅占来华外籍游客总人数的5%左右,最高年份也仅占 8.8%。1963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为39.8%。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首次超过社会主义国家来华游客。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展现
C.旅游业开发缓和了国际关系D.中国外交路线和政策的调整
2 . 1950年,周恩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国家大门的钥匙。”刘少奇说:“从今以后,中国工业就不致受到帝国主义的廉价商品的竞争,中国的原料将首先供给自己工业的需要。这就扫除了一百年来使中国工业不能发展的一个最大的障碍。”这说明,当时中共(     
A.明确了工业是经济建设的重点B.坚持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C.坚定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认识到主动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3 . 1949年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苏联成为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在此之前,开国大典时,时任“苏联驻北京总领事”的齐赫文受邀参加,但齐赫文参加大典的身份却不是“总领事”,而是国际友人。这体现的新中国外交方针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D.“一边倒”
4 . 1950年1月,北京市军管会发布公告,宣布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驻兵权”,收回美、法、荷三国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兵营及地产。同年6月和9月,天津和上海市军管会也先后收回或征用了法国的兵营地产。这些措施(     
A.埋下了矛盾冲突的隐患B.为外交打开了全新的局面
C.彰显新中国的国家意志D.彻底洗刷中国近代的屈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掀起留苏热潮,大量大学生、研究生、实习生和进修教师纷纷前往苏联各高等院校、研究所、工厂学习。与此同时,大量留学人员历经坎坷回到祖国,其中多数从欧美返回祖国。这反映出(     
A.东西方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B.人民建设新中国的强烈意愿
C.国际局势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D.新中国“一边倒”战略落到实处
6 . 1963年年底到1964年年初,周恩来出访非洲十国。此次非洲之行发表的公报显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议题主要为苏、美、英三国签署的《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1963年7月)、中印边界冲突、中法建交等。这反映出,此时的中国外交(     
A.服务国内经济建设B.以团结第三世界为宗旨
C.突破意识形态束缚D.积极应对国际局势变化
7 . 据1954年8-9月法国公共舆论研究院进行的民意调查,在受访的法国民众中,43%的人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比1950年2月的调查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的出现得益于(     
A.法国与美国对抗的加剧B.经济复苏提升了法国的经济实力
C.西欧各国要求外交独立D.中国在国际外交领域的良好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50年代初期,“人民外交”成为战后中日关系的实际形式,“日本人民”被认为是反对日美反动统治的“朋友”。进入70年代,中国新闻媒体和外交机构频频改用更广泛意义的“民间外交”谈论中日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这一变化说明当时我国(   )
A.同周边国家关系得以改善B.摆脱了西方的孤立包围
C.外交政策的制定日臻成熟D.调整了外交的基本原则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是国际环境和中国国内环境发生巨大变动的时期,也是中国内外压力较大的时期。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对外战略作出重大调整,不再实行“一边倒”方针,改为实行依靠第一中间地带国家、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国家、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和苏联霸权主义的战略,这一战略又被形象地称为“两个拳头打人”战略。这一战略,使中国顶住了来自苏联和美国的巨大压力,但也使中国面临险恶的安全环境。“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极左的对外政策使得中国在国际上陷入被孤立的境地。为改变不利的国际处境,中国领导人在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调整对外政策。

——摘编自伍绍勤《198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研究》

注:材料出处中的“1980年代”应写为“20世纪80年代”,为尊重原文,此处不做改动。

材料二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所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极为严峻,只有与中国相接的东部边界比较和平稳定。中国和俄罗斯都表示认同《中苏联合公报》继续作为两国关系的指导原则,在原有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俄罗斯在融入西方的过程中处处碰壁,其逐渐意识到一个贫弱的俄罗斯不可能得到西方的尊重。因此,俄罗斯开始调整对外政策,提出了“既面向西方,也面向东方”的政策,并提高了对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视程度。俄罗斯一方面继续寻求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积极发展与近邻中国的东亚关系,以求改善自身的地缘政治环境,重塑世界大国形象。

——摘编自方海燕《新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俄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对外政策调整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0 . 1949年6月,毛泽东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1964年7月,毛泽东提出“第二中间地带”理论,即整个西欧、大洋洲、北美的加拿大和亚洲的日本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对美国是不满意”的重要力量。这一变化说明(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以苏联为主的外交政策
C.加强了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2023-01-21更新 | 434次组卷 | 14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