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此表反映出当时新中国
A.外交发展面临一些困境B.深受两极格局对峙影响
C.贯彻“一边倒”外交方针D.外交方针遭到西方抵制
2021-01-2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1953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材料二   1956-197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1)材料一的数据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出现了什么局面?是什么外交政策导致这一局面的出现?为扭转这一局面,中国对外交政策作出了怎样的调整?
(2)材料二的数据变化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了什么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当时的哪些重大外交成就有关?
2019-02-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历史试题
3 . 据学者统计,1949年一1956年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1950年达到了最高点,1952年后使用频率日益下降,1953年后使用频率长期处于低水平。这说明我国
A.与西方国家关系有所缓和
B.和平共处已成为外交主流
C.在为缓和中美关系作准备
D.外交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年代苏联给中国贷款的统计

序号时间金额(旧卢布)用途
11950年2月14 日12亿经济建设
21951年2月1日9.86亿购买军用物资
31952年9月15日0.38亿种植橡胶
41952年11月9日10.36亿购买60个步兵师装备
51953年6月4日6.1亿购买海军装备
61954 年1月23日0.035亿有色金属公司
71954 年6月19日0.088亿有色金属和石油
81954年10月12日5.46亿特种军事用途
91954 年10月12日2.78 亿转让中苏合营公司苏联股份
101955年2月28日2.47亿转售安东苏军物资
111955年10 月31日7.23亿转售旅大军事基地苏军物资
总计56.76亿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1899年,中国留日学生已有100多人。1901年中国留日学生人数又增加到280余名,1902年为500多人,1903年1300多人,1904年达2400多人。1905年至1906年中国人留学日本达到高潮……留日学生人数猛增到8000多人。与19世纪清政府派往欧美的留学生大多学习理工和海军不同,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学习的专业非常广泛,从政法、文史、外语、师范到理工、农医、军事、商业以至音乐、美术、体育,应有尽有,其中以学政法和陆军为最多。

——王晓秋《清末为何出现留日热潮》

材料二   从1950年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向苏联共派出了8310人,占派出总数的78%。中国向苏联派出的留学生,大多属于工程技术领域的,苏联的高等院校、企业、设计院和科研机构,为中国培养了很多的技术干部和熟练的技术工人。根据苏联方面的统计,1951年到1962年有8000多名中国人,在苏联学习生产技术,有11000多名的中国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苏联的学校学习……此外通过科技合作系统,1500名中国工程师、技术人员和学者,去苏联了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生产经验。

——《中国向苏联大量派遣留学生》(凤凰卫视2010年4月29日)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晚清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留学活动的表现有何异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个时期留学活动出现差异的原因?
2018-08-03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均对对方呈现过不同的媒体报道,从中亦可见证两国交往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0%)
10(11%)
224(62%)


材料三   2010年美国人给中国打分为49%,基本是处在所有被调查国家的“中间地带”。超过半数(5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既不是合作伙伴也不是敌人,2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只有17%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敌人。
——据美国知名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
材料四 中国国内民族情感的上升,美国经济的紧张,以及中国经济模式的改变,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中美的共同利益。……来自中国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在国际上的地位,而是中国对于现在全球化体系的不满。
——《时代周刊·来自中国的新挑战》(201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三、四分析,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主要印象是什么?美国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对其形成挑战?
7 . 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此现象
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
C.有利于调整并缓和中美关系D.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