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盟成立之初,对非洲的援助集中在贸易、产业和财政方面的合作上。20世纪90年代末,援助部门涉及经济结构调整、人道主义援助、公民社会等多个领域。进入21世纪后,欧盟增加了对非洲的人道主义援助,并加强了双方在解决地区武装冲突和打击恐怖主义方面的合作,还表示尊重人权、民主、法治是双方伙伴关系的基本要素。欧盟开始注重向国际多边机构靠拢,注重与其协调一致,注意和其他大国以及各类国际组织开展合作,以期在新形势下深化欧非双边关系。

——摘编自刘丽云《欧盟对外发展援助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与非洲国家创建多边发展平台——中非合作论坛,实现了中非关系的历史性跨越。同时,中方加强了该论坛的后继行动机制建设,以确保各项对非洲援助承诺的落实。基于非洲受援国的现实需求,中国对非援助秉持“平等相待、维护共同利益”的原则,通过提供优惠贷款、项目合资合作等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

——摘编自赵金合《新世纪中国对非洲援助的特点、动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盟成立后对非援助的政策特点及其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欧盟相比,21世纪中国对非援助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非关系发展的认识。
2 . 对外援助是一种独特的外交方式,是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950年到1976年, 中国正式与受援国签订协议的援助款额为619亿人民币。约80%的金额都用来援助越南、阿尔巴尼亚、朝鲜、罗马尼亚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对外援助在内容上主要由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援助、军事援助和现汇援助这四部分构成。新中国领导人将对外援助视为贯彻革命外交路线的手段。因此中国对外提供的援助不仅数额大、力度大,而且让渡性也很高。以贷款利息为例,1964年中国政府将全部贷款改为无息。

——摘编自蒋华杰《冷战时期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研究(1968-1918)

材料二   198011 国务院指出对外援助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经调整援外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被严格控制在国家财力允许的范围内。1995年起,中国以优惠贷款作为新型援外方式,主要投向受援国的经济基础设施领域。在促进受援国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21世纪以来,对外人力资源开发与合作、援外志愿者等也逐渐成为中国对外援助的重要方式。援助领域已从经济基础设施领域扩展到社会基础设施、能源资源开发、工业、 农业等多个不同领域,受援国分布更加广泛。

——摘编自刘方平《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外援助研究》


(1)据材料分别概括两个时期中国对外援助的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调整对外援助政策的主要原因,并简析其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70年峥嵘岁月,中国外交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是时代主题上,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二是政治格局上,“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编织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局面……五是世界方位上,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外交演变历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入新时期后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举措及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之后,呈现日益衰落的趋势,由于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鲁番及西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这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基本情况

朝代主要始发港口海上商路到达地主要输出商品主要输入商品
徐闻、合浦、番禺中南半岛、印度、斯里兰卡、红海、地中海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丝绸等丝织品珠玑、犀角、玳瑁、乳香等
两宋杭州、扬州、广州、登州、泉州、明州、越州、温州、台州、莱州东南亚、阿拉伯沿岸、东非、红海、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瓷器、丝绸、药材、五金原料等香料、象牙、犀角、珍珠、珊瑚、琉璃、玛瑙、乳香等
清前朝广州与全球海上贸易路线衔接,基本能到达世界各地茶叶、丝绸、瓷器、中草药等棉纱、毛纺织品、皮货、金属制品等

——摘编自李金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在国内方面,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国际方面,“一带一路”秉待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的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被的区域主义,东边李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其倡议的重点在于: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摘编自新华网《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说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现实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多次制定“五年倍增计划”,逐步提升对外援助规模,并开始将外援动机与政治安全等问题挂钩。与以往外援主要服务于经济不同,20世纪70年代末,大平内阁提出了“综合安全保障战略”,强调利用对外经济援助来扩大日本在受援国的政治影响。1982年,中曾根康弘就任日本首相后,提出“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加强日本对世界各个地区的“战略性援助”。通过对外援助,日本加深了与被援助国的交流,增强了国家之间的信任,实现了多重收益。

——摘编自刘艳《战后日本对外援助的政策演变及战略分析》

材料二   新中国在成立后的二十余年间,通过对外援助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斗争和民族解放,并多与受援国直接沟通,其中援助多用于反帝反殖活动。1979年,邓小平表示:“肯定我们过去援助第三世界是正确的,认为但具体办法要修改。”.19805月,我国政府明确指出援外既要“促进友好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要为“加速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贡献”的方针。互利共赢成为此时对外援助的核心原则,以改变过去对外援助多采取单方面无偿援助的做法。我国还开始通过多边渠道提供对外援助,如1985年,我国向非洲开发银行提供了270万美元的捐款,并为其融资提供便利。随着援助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我国逐步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外援格局。

——摘编自唐丽霞《新中国70年对外援助的实践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对外援助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9年前后中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发生的原因。
6 .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材料二1954年,日内瓦万国宫,新中国在这里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2017年,在同一地点,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以双赢为前提、取代西方零和思维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中国的和平外交进一步走向世界;60年后,习近平主席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再次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

——摘编自国纪平《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就是最好的证明。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鲜明底色,并运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相关外交史实予以说明。
(3)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的主要原因。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对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园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具体概括为哪三个政策?

材料二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影响。

材料三   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

——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的演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建树的主要表现。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
2022-04-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

材料二 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科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与苏联外交关系的特点。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与俄罗斯关系与材料一的不同。结合史实分析其原因。
2022-02-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密山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怎样才能使中国劳动人民从穷困、痛苦和被侮辱的生活中解放出来,并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使他们能够过富裕的和有文化的生活呢?这就必须做好两件最基本的事情。第一件事情是推翻反动派的统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这件事已基本完成……第二件事,就是利用已建立并且巩固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作为主要的工具……发展人民的生产及其他经济事业。

——1950年刘少奇《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材料二   八十年代无论对于国际国内,都是十分重要的年代,我们要做的主要是三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全世界都估计到,八十年代是个危险的年代,开端就不好,发生了阿富汗事件,还有伊朗问题,更不用说早一点的越南问题、中东问题。这样的问题以后还会很多。总之,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始终是作为一项严重的任务摆到我们国家和全国人民的日程上面就是了;第二件事,是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第三件事,要加紧经济建设……

——1980年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简述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完成“两件最基本事情”所做的内政方面的努力。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述邓小平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理论突破,分析这一突破对改革开放初期祖国统一和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2021-08-26更新 | 340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简表

1971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拒绝承担维和行动的会费和人员支持,放弃在联合国安理会的相关投票。
1981中国在安理会第一次投票支持维和行动,并于1982年开始为维和行动支付摊款,但仍然没有提供人员支持,对安理会绝大部分决议投弃权票。
1989中国第—次参与维和行动,派出20名文职人员。
1990中国军队派遣5万名军事观察员,开启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历程。
1992第一次派遣成建制非作战部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2010中国首次举办联合国维和高级培训。
2013中国军队首次派遣安全部队参与维和行动。
2015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维和峰会并发表讲话。
2015中国军队首次成建制派遣步兵营赴海外执行维和任务。
2016中国成为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会费国。
2020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大出兵国。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军队参加维和行动30年》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政策演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