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洁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

——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

材料二   晚清外交,经历了从传统的“华夷秩序”体系向近代西方“条约体系”逐步转型的过程。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立,是对处理日益增多的“洋务”的一种被动应对,也是对建立近代外交体制的初步探索;1901年“外务部”的产生,既顺应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需要,又为清王朝维持国家主权与独立形态提供了重要工具。

——摘编自王红续《中国外交从宗藩体制向近代体制的转型》

材料三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晚清外交。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内容,说明中国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作的努力。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之后,呈现日益衰落的趋势,由于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鲁番及西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这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国古代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基本情况

朝代主要始发港口海上商路到达地主要输出商品主要输入商品
徐闻、合浦、番禺中南半岛、印度、斯里兰卡、红海、地中海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丝绸等丝织品珠玑、犀角、玳瑁、乳香等
两宋杭州、扬州、广州、登州、泉州、明州、越州、温州、台州、莱州东南亚、阿拉伯沿岸、东非、红海、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瓷器、丝绸、药材、五金原料等香料、象牙、犀角、珍珠、珊瑚、琉璃、玛瑙、乳香等
清前朝广州与全球海上贸易路线衔接,基本能到达世界各地茶叶、丝绸、瓷器、中草药等棉纱、毛纺织品、皮货、金属制品等

——摘编自李金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在国内方面,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国际方面,“一带一路”秉待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的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被的区域主义,东边李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其倡议的重点在于: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摘编自新华网《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交流的角度说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现实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外交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材料一   晚清政府签订的部分条约及其影响


时间条约影响
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是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着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
1900年《辛丑条约》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

——摘编自王建朗 《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期待能收回战败 国德国原先在山东攫取的特权。但英、美等国操纵的和会竟决定“日本将获有胶州租借地和中德条约所规定的全部权利”。强烈的反差激发了中华民族对公理与和平的强烈渴望。北京学生界发表宣言,指出此次会议“背公理而逞强权”。陈独秀指出:“这个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 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爱国群众运动席卷全国。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54年,日内瓦万国宫,新中国在这里亮相,为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提出建设性建议。1955年,中国代表团在万隆发出“求同存异”的呼声,中国的和平外交进一步走向世界。 60年后,习近平主席同其他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精神,再次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

——摘编自国纪平《大变局中的中国与世界》

材料四


“乔的笑”


尼克松访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晚清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诉求是什么?结局如何?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取得的主要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百年中国外交史的认识
2022-01-25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中国人的世界观古今有所不同,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材料二 (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仅1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记载,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微,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清廷一些官员一方面出于对西方列强强权的义愤,力图解除不平等条款对中国的束缚,伸张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出于与西方国家办理外交事务的实际需要,这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在接受英、法、美、俄等国公使入京设馆。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了第一个外交使团。1877年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也被派往伦敦,翌年,在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设立使馆。

材料四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宇宙和世界体系的认识。这一认识指导下的对外交往的理念是什么?结合古代中国文明发展状况分析这一认识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对外称呼变化的趋势。
(3)材料二、三和材料一相比较,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分析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共同的世界意识。简要分析两个时代与世界融合不同状况的原因。
2021-09-30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四校(晋商四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在维系中国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阴阳和顺、刚柔相济,被视为至真的宇宙规律。人伦和谐,天人协调,被视为至善的社会关系。“和”的精神,是承认、尊重、圆融。“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以合作求共赢,和睦相处,共生共长。“和”的思想,既是理想境界,又是处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和”的基础与核心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在承认多元性、多样性及矛盾性的前提下,找出统一性和共同点,找出事物之间和谐有益的相互关系,进而求同存异,争取实现问题的解决。“和而不同”思想,是贯穿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思想脉络,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重要源泉和宝贵财富。

——摘编自李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理论建设》

材料二 在欧洲一体化建设进程中,欧盟各国在经济、政治上逐步趋同。欧盟委员会也一直把制定统一的欧盟文化政策视作欧洲一体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统一的文化政策可以在欧盟范围内为各成员国构建一种统一的文化身份,有助于推进欧洲一体化这一终极目标。从这个意义而言,欧盟的文化政策是欧盟经济、政治战略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但在欧盟制定文化政策的同时,由于各国历史文化的不同发展轨迹,造就了欧盟各成员国的文化特点,如何保护文化多样性一直是欧盟的重要议题。欧盟历来强调尊重各成员国丰富的文化多样性,并致力于保护这种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欧盟宪法条约》的重要内容,如其中第22条的重点就是尊重文化、宗教和语言的多样性。

——摘编自曹德明《欧盟文化政策的核心: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传统文化贵“和”的意义,及“和而不同”思想在现代中国外交战略上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文化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其制止且本国或其他直接或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摘编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12月)

材料二 下表所列为自1970至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意大利

1970年11月6日

奥地利

1971年5月28日

比利时

1971年10月25日

冰岛

1971年12月8日

英国

1972年3月13日

荷兰

1972年5月18日

日本

1972年9月29日

西德

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

1972年12月21日

新西兰

1972年12月22日

西班牙

1973年3月9日

材料三 第一条   缔约双方……长期全面地发展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和平等信任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第七条……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摘编自《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1年7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及其所反映的国际形势的突出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到分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对俄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认识。
2020-02-2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后来,在1958年9月谈到国际形势时,毛泽东还认为“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我们比较承认我们是要有利一些”。对待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周边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把它们作为统一战线的对象。

1978年起中国共产党改变了只同共产党联系的做法,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主政党、

西欧的社会党和工党开始建立联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同西方发达国家各种类型的资产阶级政党进行交流与合作。

——《试论新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特点》

材料二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周恩来开宗明义地讲:“今天开辟外交战线,首先要认清敌友。”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为了扩展国际空间,对亚非国家长期提供大量无私援助,仅60年代中国向越南提供的援助就达200亿美元之巨。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现代化建设是解决国际国内各种问题的最主要条件,我们在国际事务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们自己经济建设的成就的大小。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讲到:在党的各项任务中,“核心是经济建设,它是解决国际国内问题的基础”。


(l)结合材料一以及所学,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哪些基本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在外交政策方面实现了哪些重大转变?
(3)综合上述材料,分别概括影响我国外交政策“不变”与“变”的因素。
8 . 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最开放的时期。在对外交往中,唐朝政府表现得极为大度。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正是这种远见卓识,开创唐朝“四海咸服,万国来朝”的昌盛局面。据唐朝政书记载,从唐初到玄宗开元年间,与大唐建立过外交关系的“四蕃之国”有近四百个,因“自相诛绝及有罪见灭者”三百余国,至开元年间尚存七十国。诗人王维对唐朝这一繁荣景象曾有诗言:“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摘编自谢志东《拨云见日:你所不知道的唐朝与唐人》

材料二       晚清直至民国,中国的外交活动明显地呈现出五大特征,即:在对外态度上,既蔑视西方列强又深深恐惧之;在对外交涉的过程中,大多未能摆脱始争终让的结局;在对外交涉时,很难摆脱内外双重困境——外部强敌入侵与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在外交活动情感上,在饱含屈辱的同时,也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在外交进程的演进上,既被动因应,又在一定程度上借鉴西方先进的外交策略等而渐次成熟。中国近代外交的上述五个主要特征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摘编自李胜臣《中国近代外交的特征及成因探析》

材料三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乃至到20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外交有了一个最重要的标志,那就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简单来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就是要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我国外交已经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整体推进的战略布局。具体来说,在此外交布局之下,我们主要是从周边和全球两个层面来推进外交实践。

——摘编自高祖贵《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呈现“四海咸服,万国来朝”昌盛局面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剖析“中国近代外交的上述五个主要特征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周边和全球”两个层面的外交实践。

9 . 中美两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深刻影响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19世纪中期)执行的是“小舢板”政策,即英国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即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

——《中国人怎样看美国:一个历史的考察》

材料二 (二战)战争开始后,罗斯福……配备并训练国民党军队,供应战斗机和飞行员,派史迪威将军赴华等。罗斯福认定,在目前为战争作的努力中,中国是不会一下子变得更重要的,他希望一方面使中国能够继续抗战,一方面通过给予它地位来使它的幻想得到满足。1941年到1942年交接的冬季,给予中国一笔五亿美元的贷款援助。……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的远东政策差不多都是由罗斯福一个人操办的,虽然支持腐败的蒋政权,但……他的这种援助,不能只看作是对国民党政府的援助。

——马广东《罗斯福执政时期对蒋介石态度的转变》

材料三 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同样我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材料四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   税的公告》,美国政府已在201843日宣布将对原产于中国的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涉及约5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由于美国的301 调查为单方认定结果……所以中国政府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捍卫自身合法权益,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等农产品、汽车、化工品、飞机等进口商品对等采取加征关税措施,税率为25%,涉及2017 年中国自美国进口金额约500 亿美元。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及具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进行进行了哪些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援助产生的重大影响。
(3)据材料三、四,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综上所述,谈谈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18-11-15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山西省吕梁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材料一   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7世纪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开创了国际关系史上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19世纪中叶以后,出现了越来越多为特定目的而设的一些常设机构,它们是现代国际组织的雏形。进入20世纪之后,国际组织开始获得真正的发展,国际组织也从最初的专门性和技术性组织开始向一般性和政治性组织扩展。二战结束时建立的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开创了国际组织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演变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1949-1971年,中国很少参与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国际性组织;二是1972-1989年,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但对国际组织的参与还是比较有限的;三是1989年至今,中国开始全面深入参与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王逸舟将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概括为“从拒绝到承认、从扮演一般性角色到争取重要位置、从比较注重国内需求到更加兼顾国际形象”的曲折过程。

——摘编自宋睿《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组织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各阶段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发展的期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