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征南越以来,欧洲通往东亚的海上贸易常由波斯湾经印度洋后,再绕马来半岛航行至日南、交趾两港。天竺国(印度)大秦国(罗马)等国往往由此沿海岸的近海航行至我国。281年外国商船改道至广州泊岸后,狮子国(斯里兰卡)蜀宾(克什米尔)扶南(柬埔寨)顿逊(泰国)狼牙修(马来半岛)丹丹(马来半岛)阁婆(印度尼西亚)婆利(婆罗洲)等数十国也多次遣使朝贡,“舟舶继路,商使交属”。东晋时期曾限制铜等用品在广州出口,并选派廉吏担任地方官以遏制官吏借外贸营私之弊。乘搭商人的海舶往来南海的僧人也越来越多。

——摘编自邓端本《两晋南北朝时期广州外贸考略》

材料二 唐代以广州为起点的交通,北可抵长安、洛阳,东北与江南沟通,西出南诏可达南亚诸国,东通闽、浙,南达沿海州府及海南岛,具有全方位的交通路线。杜甫所作之诗“宝贝休脂膏……海胡舶千艘”描绘了当时广州贸易之盛。

——摘编自陈伟明《唐五代岭南道交通路线述略》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到南朝时期广州作为口岸城市崛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广州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乾隆年间,淮扬文风达到鼎盛,“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商人与文人交相唱和,天下文人稍能言诗,辄思游食扬州,以至有“扬州遍地是诗人”之说。这种情况表明
A.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B.八股取士扩大诗人群体
C.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D.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
2021-12-27更新 | 5342次组卷 | 39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3 . 《梦溪笔谈》记载:“唐人作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物之盛,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这从侧面反映了宋代
A.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B.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
C.农业发展程度高于前代D.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2021-03-04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述:“唐人作富贵诗,多记其奉养器服之盛(即奢华生活)”,“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材料反映了
A.唐代诗人见识有限B.宋代文人生活简朴
C.唐代崇尚豪奢之风D.宋代经济水平提高
2020-06-08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辽宁省协作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宋学者沈括通过研读唐诗注意到,唐朝人写过不少“富贵诗”,描写当时的“奉养器 服之盛”,即奢华生活。在沈括看来,这些描写“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 儿家'”,意思就是没见过世面,不值一提。沈括的话折射出北宋
A.社会普遍崇尚奢靡享乐B.门第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C.诗词创作水准超过前代D.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6 . 下列关于古代商业说法错误的是
A.白居易《琵琶行》有“商人重利轻离别”的诗句,反映了古代商人为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的生活方式
B.陆游《杂赋》诗写道:“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诗中的草市是指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C.唐人姚合《庄居野行》诗描述了由于当时政府的重商政策,使民间出现经商热的状况:“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D.杜荀鹤的诗句“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诗句中所描绘的夜市的出现,反映了商业的发展
2019-11-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历史试题
7 . 唐代元稹《估客乐》诗载:“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据此可以判断出当时
A.商帮活动范围广泛
B.市场不受地点限制
C.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D.民族经济往来频繁
8 . 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军事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文学革命等,与此观点相应的史实说明正确的是
①信息革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
②军事革命战场开始使用火炮等火药武器
③商业革命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出现繁华商业街
④能源革命煤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遍
⑤文学革命苏轼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元朝人陈高有《中华诗》云:“炎方有撞树,衣被代蚕桑。”清朝人亦认为“利视丝盖百倍焉”“木棉收千株,八口不忧贫”。这些说法表明元清时期
A.棉纺织业已基本取代丝织业
B.民众生活与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C.商品经济基本取代了自然经济
D.种植棉花能获取较高经济利益
10 . “城市”一词是近代才使用的,中国古代典籍则较少将城与市连在一起用。杜甫在《征夫》一诗中云:“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这里的城市,未必是现代城市的含义,可以说有城而少市,毋宁称城邑或城堡。这段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
A.“城”与“市”完全分离
B.偏重于政治军事功能
C.商业活动受到了限制严格
D.经济功能在不断削弱
2018-04-08更新 | 405次组卷 | 18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