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的漫长历程。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

——据吴于廑《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历史)》整理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开始使用,耕犁和牛耕技术也随之出现,并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实行起来……秦汉以来,随着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有利于深耕和碎土。……唐帝国前期,在耕犁的完善方面有巨大的贡献,这就是曲辕犁(又称江东犁)的出现。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因而特别适于在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中使用,这对江南地区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陈文华《农具发展史》

材料三   从汉至明清甚至近代,中国传统的农业耕作虽处在进步中,但一直变化幅度不大。具体而言,犁和铧无论在形制、种类还是质地上改进都比较大,但就主要耕作形式而论,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四   


(1)结合材料一,列举春秋战国时期体现生产力发展的史实,简述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至唐朝时期耕作技术发展的特点。
(3)指出材料三中这一耕作形式“自汉到近代没有什么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
(4)比较图1、图2、图3,提取两项有关西汉至明朝商业城市发生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0-05-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 . 比较下列两幅图所反映的城市商业,北宋比唐朝最明显的变化是

A.北宋城市商业更加繁华
B.北宋打破了市的地点限制
C.北宋出现了草市
D.北宋开始出现外国商人
2019-04-27更新 | 41次组卷 | 3卷引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跨过南海的万顷波溽,进入汹涌澎湃的印度洋,开辟了我国同亚非国家之间的海上航道。唐代,我国通过印度洋同非洲东海岸国家有了直接的交往。

唐宋时期,中外海上交通盛极一时。广州、泉州、杭州都是当时主要的国际贸易港口。阿拉伯大旅行家伊本·巴图塔访问我国时,称泉州为“世界最大港之一,或径称为世界唯一之最大港亦无不可也”。正是在海上贸易和友好交往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宋代,我国与东非海岸的桑给巴尔建立了中非历史上最早的外交关系。

——摘编自陈公元《中非历史上最早的外交关系》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世界局势剧烈动荡,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空前高涨,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捍卫自己的主权和尊严,坚决支持非洲国家和人民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反对外来干涉、维护国家主权的正义斗争,并对他们所蠃得的民族独立热烈的祝贺与率先的承认,一批在1958年到1965年间独立的非洲国家,先后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是:北非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苏丹、突尼斯,西非的几内亚、加纳、马里、贝宁、毛里塔尼亚,东非的索马里、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中非的扎伊尔、布隆迪、中非共和国;南部非洲的赞比亚等18个非洲国家。

——摘编自唐同明《论20世纪60年代中非友好关系》

材料三 2018年9月3日至4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北京举行。《欧洲时报》3日发表社论,肯定了中非合作论坛成立18年来取得的成就,并认为中国援助非洲发展的成功经验值得他国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中非关系的新发展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60年代中非友好关系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非关系发展的成功经验。
4 . 从下图所示的地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严格限定商业、居民区②商业区没有限定的地点
③娱乐场所适应市民生活④商业经营时间不受限制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在世界金融危机中,人民币不但没有贬值反而有了一定程度的升值。这引起了不少国外钱币专家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研究中国的钱币历史。在研究中,他们发现以下如下图的两种货币,其共同点是      
A.后世货币的基本范例B.便于长途贩运贸易
C.都是由政府铸造D.在当时都曾一度贬值
2014-08-11更新 | 69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西藏区高三高考前最后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