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北宋时期,商业发达,市民文化兴盛。与唐朝前期的都城长安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B.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D.农业生产商品化
2 .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浙江湖州已经“公私仰给,唯蚕务是赖”“湖扩已半为桑田”;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   隆庆初年,明朝政府部分开放“海禁”;万历二十二年,正式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明朝中后期,民间海外贸易一度活跃,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海外白银的大量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商品的流通范围,货币流通开始以白银为主。

材料三   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他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食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摘编自肖国华《李贽的“儒学情结”》


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李贽对“理”的认识,并说明产生这一认识的经济和思想因素。
3 . 唐宋时期人均流通钱币量,752年约6钱,995年增加到17钱,1080年则是212钱。这一现象促使
A.农业投入增加B.商品经济发展C.边疆贸易增长D.国家财政充足
4 . 下列对中国古代货币发展表述有误的是(     
A.秦统一货币在全国通行圆形方孔钱
B.汉武帝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
C.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是唐高祖时的“开元通宝”
D.宋朝纸币交子是在湖北地区诞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载,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皇帝下诏在京城长安"立大市"。这里的"大市"
A.由专门官员进行严格管理B.商业活动不受任何限制
C.属于普通民众居住的区域D.是开放性的商业贸易区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习近平提出的宏伟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
A.秦朝B.西汉C.明朝D.清朝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被称为“素封”的群体,他们虽无官爵封邑却富比封君,“千金之家比一都之君,巨万者乃与王者同乐”。这可以说明
A.分封制已瓦解
B.地主阶级实力上升
C.土地兼并严重
D.工商食官政策破坏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列描述中,符合宋代商业活动特征的是
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京城和大商埠等地出会馆
C.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江南地区兴起一批工商业市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市井经纪之……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义复开张。如要闲去处,通晓不绝……”。这一现象
A.发生在唐朝前期B.出现于北宋都城东京
C.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D.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10 .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当时,该商人可以进行的活动有(  )
A.在当地会馆居住B.到草市收购土产
C.到松江收购棉布D.用交子购买货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