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565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制度逐渐被破坏,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个体家庭和作坊手工业生产普遍存在。这主要反映了
A.商人社会地位明显提高B.政府推行重商政策
C.全国统一市场逐渐形成D.商品经济逐步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
A.《夫妇宴饮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汉唐“丝绸之路”架起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它的东端起于
A.成都
B.泉州
C.徐州
D.长安
4 . 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以下两则学习材料,从两则材料可以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A.政府不再限制商业活动B.城市发展突破空间限制
C.扬州发展突破时间限制D.扬州是唐朝的政治中心
2020-10-1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据《五杂俎》载,岭南人叫“虚”(墟),西蜀人叫“亥(市)”山东人叫“集”,而江浙人则称其为“市镇”;对于上市交易的活动,有的称为“趁墟”,有的称为“赶市”,也有的称为“赶集”。这里的“虚”“亥”“集”“市镇”最早出现于
A.两汉时期B.南北朝时期C.隋朝时期D.唐朝后期
2020-10-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建人高复校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封建贵族渐渐崩溃,而自由经商者乃渐渐兴起。子贡“不受命而货殖”,即自由经商也。其后如范蠡、段干木、白圭诸人,类皆赖藉政府上之地位,……而干商贩之新事业。……自春秋以迄战国中期,历时三、四百年,人口繁殖,耕地日辟,游牧之戎狄渐次同化,或消灭,或避去,此疆彼界之封建,已变为壤地相连的几个大国,此皆当时商业都市骤盛之原因也。举其著者,如临淄、邯郸、大梁、郢、陶等。其间惟陶因交通关系,特殊发展,余皆各国之首都。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唐以前(包括唐)官府对商人的限制有很多具体措施,对商人政治社会地位限制最主要的是不得做官(包括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宋朝开始,允许商人参加科举考试,是一个大转变。清朝后期盛行捐纳(买官),并形成制度,买官成为进入仕途和升迁的正式途径,对商人而言,又是一个大变化。商人的变化除了本身政治社会地位的变化,商人构成也在发生变化,不仅是行商坐贾的分类,出现牙人(经纪人)这一层级,出现了批发商这一群体,明中期以后,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为纽带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商帮,比较著名的如徽商、晋商等,都是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人构成发生变化的表现。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兴起的原因并简要分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以后商人的变化并对此变化予以简要评价。
2020-10-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年),国家每年铸币32万贯,北宋从太宗朝起就有80万贯,以后逐年增加,到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达600余万贯。北宋铸币量的大幅增加
A.是商业繁荣的结果B.是贡献岁币的结果
C.促进了纸币的出现D.加强了政府的搜刮
2020-10-1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开封某旅游景点表演的节目中,再现了宋代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风气。宋代这一风气本质上反映了
A.商业的繁荣B.科举制的发展
C.士人的政治地位的提高D.重农抑商彻底废除
2020-10-1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春秋战国时我国的商业繁荣的条件有
①农业生产的进步               ②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③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④度量衡制度的统一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非三品以上,及坊内三绝(门第,才德,文学),不合辄向街开门,各逐便宜,无所拘限。因循既久,约勒甚难。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致使街司巡检,人力难周,亦令奸盗之徒,易为逃匿。优见诸司所有官宅,多是杂赁,尤要整齐。如非三绝者,请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请准前后除准令式各合开外,一切禁断。

——《唐会要·街巷》

材料二 市中设有专门的官吏,根据城市级别和规模而不同,较大的城市有市令一人,掌市内交易,禁察违法之事;市丞一人,掌判市事;佐一人、史一人、师三人,掌分行检察州县市。中县户满三干以上及州附郭县,置市令一人、史二人,不满三干户,不置市官。市是商人逐利之所,五品以上的官员不得入。

——黄纯燕《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十八讲》

材料三 唐代中叶以后,由于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发展的需要,古典的坊市制逐渐被破坏,在一些城市内开始出现商贸活动,有的甚至破坏城墙而临街设店。到肃宗至德年间,人们纷纷穿破坊墙而临街设铺。这样,旧有的古典坊市制开始瓦解,新的“坊巷制”逐渐形成。

约在宋仁宗末年,“坊巷制”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坊市制”,即“街巷”成为城市居民实际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坊”仅作为名称被保留下来,其本意已完全丧失。

——摘编自杜瑜《由坊市到坊巷》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朝城市管理的主要表现,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坊巷制”形成的影响。
2020-10-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