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通用货币是始铸于武德四年(621年)的“开元通宝”。其仿汉五铢钱,每十钱重一两。起初由于经济贸易不频繁,百姓多以绢帛代替货币,较少使用钱币。进入开元、天宝之世(713~756年)后,商业步入隆盛时期,绢帛便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钱币遂成为主要流通手段。开元、天宝共计44年,在此期间,全国共开炉99处,每年铸钱三十二万七千贯;此后又有所增加。据统计,从天宝时期(742~756年)至唐末,共铸“开元通宝”钱四百亿(贯)左右。

唐后期,随着商品流通的加快,沉重的钱币在储藏及运送方面已成大问题。于是专替商人与官僚保管钱物的“柜坊”出现了,类似于今天的汇票的“飞钱”(又称“便换”)也出现了。

——摘编自重光《唐代商业活动中出现的新因素》

材料二   南宋时期的临安府店铺林立,已经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级大都市了,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商品交易是多么活跃。商业活跃又推动了商业信用扩大,并进一步刺激货币需求激增。宋王朝为防北方辽、西夏、金人的威胁,被迫养重兵以为备,这导致其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需依靠发行纸币以弥补开支,而这又促进了纸币的进一步发展。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达,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当时造纸业和印刷技术都有了很大发展,能够造出专用纸张来印制纸币。

——摘编自王耀萱、常杰《两宋纸币的产生及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商业活动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廷发行纸币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唐宋货币发展的相同影响。
3 . 城市的发展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回答下列问题。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工商业的发展》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英国城市人口数量与比例变化

年份英国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千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
17517390165722%
180110755348832%
1851208791119454%

(2)阅读上表,概括1751~1851年英国人口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

(3)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城市的发展。结合史实,以上述两幅图片为例进行说明。
4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贸易发达,商贸大致可分为国内商贸、边境互市商贸和对外贸易。在对外贸易和边境互市中几乎见不到妇女身影。据《太平广记》不完全统计,唐代经商妇女32人,未见家人记载的妇女19人,其余多是夫死寡居或丈夫情况不详者。就经营内容种类而言,不详者6人,从事旅店、饭店和酒肆经营13人,从事日用品经营10人。在商业经营中,质量是商家的立足之本,“女几者,陈市上酒妇也,作酒常美”“行溧水道中,遇一新草店数间,独一妇人迎客,为设饮食,甚丰洁”。

——勾利军、吴淑娟《略论唐代妇女的经商活动》

材料二   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家庭天使”观影响,英国中产阶级妇女囿于家庭小圈子。19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打字员、书记员等专业办事人员来自中产阶级妇女,新兴行业的涌现,为她们走出家庭、社会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1859年英国第一个女权组织“郎汉姆女士”对女性加以培训,并为她们直接提供工作。

——潘迎华《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妇女投资经营活动及其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妇女经商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妇女身份发展转变的原因,并阐述其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代曾有“钱荒”现象,即铜钱欠缺,民间在进行商业交易时没有铜币可以使用。历史学家说成因之-是人们将铜币溶化变成铜金属。对于这个现象,如何理解较为恰当
A.纸钞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溶铸成其他器物以牟利
B.飞钱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溶铸成其他器物以牟利
C.当时发生铜币面额低于金属价值的现象,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他器物以牟利
D.“钱荒”原因不可能是人们将铜币溶铸成它物,如同现代人不可能将纸钞变成纸浆,是历史学家误信史料
6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擢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 明朝中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多,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素,清代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包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创松,一遇淫霖,土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何炳棣《明清社会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归纳中国汉代至宋代对外贸易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朝贡制度长期存在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明清时期美洲作物传入中国所带来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并说明兴盛的原因。

材料二 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四月十三,宋太祖诏令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仁宗时朝廷下令允许民间向街开店。

北宋中期“坊市之名,多失标榜”。

——摘编自陈振《宋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情况。

8 .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三   1896年初,张之洞派晚清状元张謇在通州设立商务局,张謇心系实业,设立大生纱厂,他试图通过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甚微,后通过朋友将洋务企业湖北织布局搁置的官机以官股入股,1899年勉强开车生产,1901年在两江总督张坤一的支持下建成纱厂原棉基地——通海是牧公司,后又创办广生油厂、复新面粉厂等,逐步形成工业区。一战期间,张謇进一步扩大规模,注重引进国外先进设备技术,逐步使南通成为中国早期民族工业基地之一,张謇成为苏北著名实业家。

——摘编自凤凰网《重读张料》等


(1)结合材料一、二,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謇创办实业的历程并分析其原因。
2019-04-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奥赛实验部2018-2019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商会渊源于唐代。唐太宗时期,为方便购物,长安东市的同行业店铺都集中于同一区域,称为“行“。为了便于政府管理,所有同行业店铺都需要加入一家叫“行会”的组织,这便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商会。唐代行会设有“行头”一名,负责代表行会与政府交涉,组织行会成员开展社会活动,等于商会主席。明清时期,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成为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形成商帮。商帮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清代最为有名的商帮,当推“徽商”和“晋商”。

——摘编自罗三洋《探寻古代中国商会的历史轨迹》等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林林总总的各类新式民间社团中,商会存在时间最长,也最为普及,社会能量与影响格外引人瞩目。其原因在于商会系由具有经济实力之新兴工商业者组成,并且建立了全国性商会、省总商会、县分会、镇分所这四级组织系统,网络遍及各大都市与中小城市乃至为数众多的乡镇。而经由这一独特组织系统建立起来的“联动”机制,则是商会县有“登高一呼,众商皆应”之巨大号召力,能够在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开展一系列大规模活动并产生显著影响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商会维护自身合法社会地位和权利行之有效的主要途径。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商会的“联动”机制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商会的演变,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与近代中国商会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2019-06-1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北省邯郸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10 . 材料一   唐文宗想把女儿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遭到拒绝。文宗怒日:“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北方大姓)耶?”

——[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

宋时每逢科举考试揭晓那天,官僚地主、富商家庭一大早便纷纷出动“择婿车”,争相选择新科进士做女婿,是为“榜下捉婿”。宰相富弼的女婿冯京虽是状元,但出身在商人家庭。……吕蒙正的大女婿孙暨、三女婿周渐、六女婿扬巽、韩琦的大女婿王景修,不仅门第无足称道,他们本人当时也仅仅是通过科举刚刚入流的八品官。

——摘编自张邦炜:《试论宋代“婚姻不问阀阅”》等

材料二1902年天津《大公报》上刊载一则征婚广告:今有南清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音yan chi,即美丑),均可。——《近代中国最早的征婚广告和新式婚礼》

——摘编自张志永:《1950年<婚姻法>与华北农村婚姻制度的鼎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并指出由唐入宋婚姻观念的变化及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材料二中婚姻观念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