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城市、城镇的发展,反映出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并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唐置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判官多至数十人……(唐朝大历)十四年七月,(朝廷)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民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摘编自《旧唐书》《唐会要》、(宋)洪迈《容斋随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表现并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   如图,(明清时期)镇有各种类型……集散型的商业集镇已形成专门性的农副产品市场,其大宗除输出粮食外,大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原料或重要的农村家庭手工业产品;生产型的手工业市镇则依托于某项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的特点。并概括明万历年间苏州丝织业呈现出的新现象。
2020-11-1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从维护国家稳定发展出发,中国不同时期在治国方略上各有千秋,侧重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拥有百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内部的格局整齐严密,内城将禁宫大内、政府机构和居民区分开,居民区依直线划分为东西南北整齐排列的108个坊,有专门的里长在早晚负责启闭坊门。长安的东西两市,几乎汇集了当时所有可能想到的物品,除了征收税赋和管理市场之外,政府不对商业活动进行更多的干涉……大食、天竺、大秦的商人和僧人,东南亚商人,新罗、日本的留学生、学问僧,甚至还有非洲人往来于长安。

——李夏恩《忆昔开元全盛时》


(1)阅读材料一,概括唐代在城市管理上的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都城长安的地位。

材料二   满清帝国既以强大征服者的姿态,拥有暴力统治的基础,又根据中国传统皇权,驯服了中国的文化精英。在这种背景之下,满清时代的文化活动一部分是压制明代开始的王阳明心学传统,另一部分则是严防中国知识分子的反清运动。明末清初,中国读书人发展了自由心态以及对过去的检讨……经过清初百余年皇权的强力干预,中国的儒生成为俯首从命的书呆子。在文化精英失去活力时,他们对本国文化只是墨守成规。

——许倬云《闭关恰在“盛世”始》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王阳明对心学的主要贡献。阅读材料二,以王夫之为例,简要说明中国读书人如何“发展了自由心态以及对过去的检讨”。

材料三   邓小平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他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也实行过对外开放,不过那时只能是对前苏联、东欧开放。以后关起门来,成就也有一些,总的说没有多大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胡伟国《论邓小平对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3)为维护国家的稳定发展,不同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侧重不同。阅读材料二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①清朝统治前期“驯服了中国的文化精英”的措施,并阐明清朝“闭关自守”的表现及后果。②指出材料中“对前苏联、东欧开放”阶段,中国外交成就的主要表现。并从吸取历史经验的角度,分析说明邓小平对“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的思考。
2020-12-12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届高三12月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长安城是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最繁荣的城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人、突厥人(狼卫)、粟特人、波斯人、昆仑奴……国际化的人员构成,搭配长安封闭式的坊市、宵禁等中世纪“禁欲系”的城市制度,这样的长安充满了无限可能。……打开狼卫偷来的长安舆图,方正的城市布局恢弘而有序。……西汉的都城在长安,隋唐的都城也在长安,却已不是一个长安了。

——摘编自《长安十二时辰》网络剧评

材料二: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韩愈《谏迎佛骨》

注: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遣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持香花迎佛骨于宫内,供养三日。此事件在全国引发一场浩大而狂热的礼佛风潮,社会各阶层趋之若鹜。王公士庶,奔走舍施。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韩愈时任刑部侍郎,上此表加以谏阻。

材料三: 唐代诗人笔下的长安是多样的,王维写它“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李白中意它“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孟郊有感于“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杜甫则伤感于安史之乱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摘编自唐代诗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长安城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发展的角度略析隋唐与西汉相比“已不是一个长安了”的主要表现。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宪宗迎佛骨入宫内引发社会各阶层趋之若鹜的原因,从思想文化角度分析韩愈激烈反对“迎佛骨”的原因。
(3)阅读上述所有材料,结合所学,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讨论:①盛唐气象是中国古代繁盛的旗帜和标杆,试从文化角度概括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和表现。②“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韩愈的谏诤与杜甫的忧患都是士大夫社会责任感的突出体现,试以孔孟、朱熹、顾炎武的思想为视角加以阐述。
2020-05-28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高三5月仿真模拟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