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1 . 隋及唐前期,长安与洛阳是全国性商业都市;唐中期以后,长江流域商业城市崛起,扬州和益州尤其繁华,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这反映了当时(     
A.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
C.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D.安史之乱使北方日趋衰落
单选题-最优选择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打马球兴起于唐代初期,唐代文献称作击球。一般认为马球运动源自波斯,经西域地区传入中国。唐代的许多皇帝喜欢打马球,长安城内的达官显贵和宫中侍女也击球成风。参赛者在马球场上相互配合、驰骋拼搏,无疑是体力、技能与智谋的综合竞争。由此可知马球运动(     
A.是富有挑战性的娱乐活动B.是唐代贵族生活腐化的写照
C.为艺术创作提供真实情境D.是唐代社会繁荣开放的体现
21-22高二下·江苏苏州·期末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吴王夫差开凿邗沟至隋开通大运河,扬州的经济中心逐渐向运河两岸发展,其城址也迁至运河方向。北宋时期的杭州在运河的推动下,城市的繁华地带从城南扩展至沿城内的主要水系沿岸,水系沿岸逐渐出现商业街,封闭的“市”被代之以开敞的集市。明清苏州沿运河的胥门、阊门、山塘街一带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吸引了四方商贾的云集,甚至太湖村民也出现了“莫嫌村坞行人少,夫婿经商不在家”的景象。

材料二   建国后,大运河江浙段的沿岸地区形成了带状形态工业区,大号污水直排运河。改革开放后,工业企业和码头不再是古运河发挥作用的象征,河边的历也建销和生态绿化逐渐成为发展主角。20192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为大运河沿线发展谋篇布局。2020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时指出:“要把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沿线名城名镇保护修复、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运河航运转型提升统一起来,为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创造有利条件。”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静《运河与沿线城市商业发展探析》等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大运河的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运河沿岸区域服务功能的变化。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时代价值。
2022-08-29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建陵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选择考冲刺(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史・食货志》中记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故唐、宋以来,行以茶易马法,用制羌、戎”,当时亦有“用陕西汉中茶三百万斤,可得马三万匹”之说。明朝廷对走私茶叶定性为“通番”,明太祖朱元璋还规定“私茶出境者,斩;关隘不觉察者,处极刑。”这反映出唐宋至明朝的茶马贸易(     
A.是中国古代朝贡贸易的典范B.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C.开启了中国闭关锁国的时代D.有利于中原王朝的边疆稳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唐朝前期诗人笔下的长安“六街鼓绝行人歇,九衢茫茫室有月”,后期的汴州等城市却现出“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的景象。这反映出
A.长安的经济地位遭到削弱B.唐诗的创作更加贴近生活
C.古代坊市制度已经被打破D.商业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
6 . 古代中国有城乡一体的社会与经济结构,尤其在汉唐时期,脱离农村的工商业与市民阶层并未出现,城市是乡村的城市,是乡村的集合与代表。这一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A.城市的高端品质不断弱化B.农村是工商业发展的基础
C.户籍制度有利于阶层流动D.城市才是农村发展的归宿
2022-05-07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五)
7 . 唐代农民改变了以前主要只生产粮食的做法,许多农民“庭树纯栽橘,园畦半种茶”;扬州六合县园叟张老始终“园业不废,负秽镢地,鬻蔬不辍”;荆南的崔导“种橘约千余株,每岁大获其利”。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要求农户多元生产B.商业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C.技术进步促使农业迅速发展D.土地兼并导致小农生产遭到破坏
8 . 据如图茶叶种植地域分布图可知,唐代
A.江南地区已成为经济重心B.茶产业成为新的经济生长点
C.北方土地遭到了过度开发D.农业生产的格局发生了改变
9 . 如图分别为唐朝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的商业分布示意图。由此可知,与唐朝长安相比,北宋东京
A.城市经济功能明显增强B.商业活动开始突破坊市功能界限
C.重农抑商政策渐趋瓦解D.官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更加严格
10 . 《唐会要》记载:“非三品以上,及坊内三绝(住房的门面对坊墙),不合辄向街开门。各逐便宜,无所拘限。因循既久,约勒甚难。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材料表明唐朝
A.市坊的限界被完全打破B.坊市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C.经商时间不受政府约束D.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界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