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分析这种文化包容状态形成的背景。

材料二   唐代扬州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自安史之乱起,北人大批南下,扬州人口急剧增加。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很多外地甚至外国产品也源源而来,遂形成国际性经济都会。由于人口增加和工商业活动的集中,市民及工商业者很多都“侵衢(街)造宅”,结果不仅在扬州沿官河两岸出现了“十里长街市井连”的繁华商业街,夜市也随之兴盛起来。

——摘编自李廷先《唐代扬州史考》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中期以后扬州商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材料三   文学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真实性,如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西晋末年盗贼并起,中原避难之人或远离本土迁至他乡,“其不能远离本土迁至他乡者,则大抵纠合宗族乡党,囤聚堡坞,捃险自守,以避戎狄盗寇之难”,即反映了十六国时期北方人民的历史情况。


(3)尝试写出你所知道的反映唐代历史的一句诗,并说明其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你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史料价值。
2 . 唐代曾有“钱荒”现象即铜钱欠缺,导致民间在进行商业交易时没有铜币可以使用。历史学家分析说成因之一是人们将铜币熔化成铜金属。对此,较为恰当的理解是
A.纸钞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B.飞钱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C.因出现铜币面额低于金属价值现象,故人民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以牟利
D.“钱荒”原因不可能是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它器物,是部分史学家误信史料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代长安富商窦又将钱存放在西市柜坊,他听胡人米亮说崇贤里有小宅出售时,在“西市柜坊锁钱盈余,即依值出钱市之”。这一史料可用于说明唐代长安城(     
A.实物借贷的兴盛B.坊市分区制度被打破
C.商品经济的发展D.经营汇兑的机构出现
4 . 《新唐书·食货志》记载:“(宪宗)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凭纸券取钱而不必运输,钱无翅而飞,故曰‘飞钱’。”上述史料表明飞钱的出现
A.改变了商业经营的方式B.减轻了商人携带大量钱币的不便
C.使人们形成守信的契约精神D.使国际贸易朝规范化、体系化发展
2022-06-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所示是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部分)的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类别数量构成
买卖文书约75件卖牛契、卖地契、买车具契等
借贷文书约163件贷银钱、贷粮食、贷布匹等
租佃文书约103件庄园、土地租佃等
其他约103件大多为混合型契约

A.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经济史研究史料全面D.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
2022-01-21更新 | 20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唐代曾有“钱荒”现象,即铜钱欠缺,民间在进行商业交易时没有铜币可以使用。历史学家说成因之-是人们将铜币溶化变成铜金属。对于这个现象,如何理解较为恰当
A.纸钞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溶铸成其他器物以牟利
B.飞钱已取代铜币成为民间通行货币,故人们将铜币溶铸成其他器物以牟利
C.当时发生铜币面额低于金属价值的现象,故人们将铜币熔铸成其他器物以牟利
D.“钱荒”原因不可能是人们将铜币溶铸成它物,如同现代人不可能将纸钞变成纸浆,是历史学家误信史料
7 . 如表所示是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部分)的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类别数量构成来源
买卖
文书
动产买卖文书约32件卖牛契、买车具契、买马契、买奴契等《吐鲁番出土文书》《敦煌契约文书辑校》《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英藏敦煌文献》《俄藏敦煌文献)等
不动产买卖文书约43件卖地契、卖宅舍地基契、卖田契
借贷文书约163件贷银钱、货粮食、贷布匹等,文书多以“XX举钱契"“XX便麦契”等形式出现,都为借货契约
租佃文书约103件庄园、土地租佃等,文书中有“XX夏田券"“XX佃田契"“XX租田契”等,皆是租赁、租佃的意思
雇佣文书约93件雇牛、雇驼、雇车、雇工等
其他约103件大多为混合型契约,如《唐开元二十四年(734年)二月左小礼租田借麦契)等
A.商业贸易主体多元化B.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经济史研究史料全面D.经济活动秩序较为规范
2021-05-07更新 | 646次组卷 | 17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如表为唐朝前期人口增长数量与后人考证情况对比表。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唐朝纪年公元纪年跨越年度史书记载户口数考证人口数年均增长率(%)
户数口数
高祖武德七年624年200000015375920
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15308000013280000177895839.70
高宗永徽三年652年1338000002090000012.37
中宗神龙元年705年536156141371400004085000012.19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358412871484436096400000012.62
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15891470952919309742500009.89

A.唐朝前、中期农业经济持续发展B.史料记载数据比后期考证更准确
C.经济重心南移促使人口持续增长D.安史之乱导致人口数量增长放缓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一 从8世纪帝国的鼎盛时期至13世纪整个中国最终为蒙古人征服这段时间,中国的政治史表明国家的军事力量逐步衰落,但这仍是制度和文化有重要发展的时期。隐藏在这一发展后面的是中国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者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

——摘编自费正清、赖肖尔主编《中国:传统与变革》

史料二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其总体水平最高时不仅远迈汉唐,而且为后来的元明两代所不及,大有一花独秀之势。……因而出现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形势,但这种自由终究是有限度的,所以又不可能走向资本主义。

——摘编自田昌五、漆侠总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第二卷)

史料三 明清时期,随着经济中心的进一步南移,江南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其中的重要表现是江南市镇的普遍兴起。……在经济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中国的经济社会也开始了依次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

——摘编自安涛《从中心到边缘:明清以来朱泾镇经济社会转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料一的“商业革命”有什么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宋代的社会经济关系是比较自由的,……又不可能走向资本主义”。
(3)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明清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也开始了依次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转型。”
2021-04-1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东莞市新世纪英才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段考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有关唐代长安城西市的三则史料。史料可证明当时
《两京新记》日(张)通妻陶氏,常于西市鬻饭,精而价贱
《唐语林》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馍,可立办也
《酒肆行》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

A.西市饮食业适应市场多种需求B.西市不受政府直接监管
C.西市成为经营餐饮的专业场所D.西市经营突破时空限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