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唐德宗时,针对当时钱重货轻的现象,陆贽曾建议让百姓用实物交纳两税,以绢帛支官俸。这说明当时
A.商品经济空前发展B.对外贸易严重人超
C.税收标准由人丁转向地产D.税收和俸给密切相关
2021-08-29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15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七)文综历史试题.
2 . 唐代岭南市舶使首设于广州,职责是“诸蕃舶至,尽有其税”。唐玄宗时,“周庆立为安南市舶使,与波斯僧广造奇巧,将以进内”。这说明唐朝
A.对外交流与贸易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C.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D.政府强化对经济的控制
3 . 《唐律疏议》对民间交易有相关规定:如大宗商品买卖,须订立“市券”之类的契约,并经官府“公验”。土地买卖,“皆须经所部官司申牒”;违者,“财没不追,地还本主”。据此可知唐代
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注重维护正常经济秩序
C.加强对经济的直接干预D.私法是法律的主要内容
4 . 834年, 唐文宗下诏:“其岭南、 福建及扬州蕃客宜委观察节度使常加存闻,除舶脚、外市、进奉外,任其来往流通,自为交易,不得重加率税。”很多城市在城内划出蕃客的居留区一蕃坊, 因可以“列肆而市”,成为了热闹的商业区。由此可知,唐朝时期
A.朝廷重视发展对外贸易B.蕃商严重侵犯我国的经济主权
C.外贸发展瓦解坊市制度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材料一


材料二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中国历史》教材

材料三唐代交通比秦汉时期有显著进步,且为隋宋所不及,全国交通干路往还交织,干路之长,至少应在二万五千里以至二万六千里。唐驿站三十里一置,共有驿站一千六百三十九所。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唐朝的都城长安为中心,基本上与各州之间都有通道,各方路线俱自长安辐射。唐代大运河的使用,提高了东南诸郡在全国的地位,在交通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唐朝的域外交通“入四夷之路,最要者七",尤其是丝绸之路上安西入西域道,安南通天竺道以及广州通海夷道,路线最远。

——结合网络材料整理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史实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朝设置西域都护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交通发展特点
6 .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齐王各赐三炉钱,右仆射裴寂赐一炉。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这主要表明当时
A.确定了国家铸币的法定地位和标准
B.秦王、齐王等诸侯有自主铸币的特权
C.铸铜业显著发展,货币发行量激增
D.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货币需求量大增
2020-08-22更新 | 361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通海二中2019届高三11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该做法不利于经济发展B.该诏令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
C.商品交易趋向公平公正D.钱帛兼行顺应经济发展趋势
8 . 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中,已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官吏豪商在柜坊中存钱,少则数万贯,多则数百万贯。同时,还出现了有势力富商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这表明唐代后期
A.社会商业信用在逐步形成B.官商勾结破坏了经济秩序
C.国家金融制度在创新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的明显松弛
9 . 唐代张鷟在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中记载:“(唐河北)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官中三驿。每于驿边起店停商,专以袭胡为业,资财巨万。家有绫机五百张。”这说明
A.《朝野佥载》具有一定的证史价值B.官员利用职务之便抢劫胡商产品
C.唐代私营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地方政府重视与少数民族的商业交易
10 . 唐代出现了“街使"等新型城防力量,其职能以街道为核心展开,主要负责维持治安.保护公共设施、稳定风俗、禁止侵占街道等。许多中央官员纷纷兼任此职,后逐渐成为固定官职。这反映出当时
A.官僚机构臃肿B.治安形势好转
C.坊市制度松动D.市镇经济崛起
2020-06-01更新 | 613次组卷 | 19卷引用:云南省玉溪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