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隋唐的商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五代是草市蓬勃发展的重要时段,这一时期的草市上除农户出售自用有余以调配余缺之外,城市市场出现的珍玩宝器等奢侈品亦充斥其间。草市的数量和种类与前代相较也有增加。一些草市则分布在茶山附近,形成所谓茶市。与茶市类似者还有“鱼市、药市、桔市、莱市”等类。唐代中期以后,体现浓郁巴蜀地方特色的小市、酒市、江市、柳市、药市、蚕市、茶市等大量涌现。以特殊商品为交易对象的专业化草市也较为普遍。伴随这些专门化草市的繁荣,其经营范围突破了单一产品的限制,交易范围不断扩大。隋唐时期草市发展的特点之一为江南草市发展迅速,北方草市兴起滞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商品交换频繁,城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城市内部泾渭分明的坊市界线被突破。商业活动范围由市伸展至坊,坊内店铺不断增加,营业不再受时间限制,夜市出现并迅速扩张。城市内部坊市店铺林立,发展为商业中心。

——摘编自冯兵《草市:隋唐五代乡村市镇化的历史典型》

材料二   1850年以前的三个世纪中,江南工业在江南市镇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提高。19世纪初,在江南大部分地区,工业的地位已与农业不相上下,甚至已经超过农业。据统计,16791833年的155年,中国生丝的出口量逐年增加,到90年代初,中国生丝出口量突破10万担,主要来自江南的市镇。江南市镇的手工棉纺织业,以其工艺的精良,使得欧洲国家的手工棉纺织业相形见绌。从松江府上海县乌泥泾镇起步的棉花种植与棉纺织业,导致松江府及其周边地区的早期工业化,使农业经济与农家经营发生了革命性变革,并为农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纺纱织布业带动了市镇的染布业、踹布业的发展。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带来的优质生丝、丝绸、棉布,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出口海外,后起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把中国商品卷入规模更大的全球化贸易之中。随着早期工业化的发展,市镇上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踹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五代草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的市镇与隋唐五代相比有哪些新变化,并指出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市镇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的影响。
2 . 下图为唐朝和北宋洛阳地区货币使用所占比重(       
A.开矿技术得到创新B.社会生产持续恢复
C.纸币应用趋向萎缩D.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3 . 如图是根据史书记载绘制的5-6世纪中国境内部分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下列对图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
A.南北使用不同的货币,原因是国家分裂,政权并立,货币统一难以推行
B.黄河流域使用绢、帛等实物作货币,是因为黄河流域长期动荡,经济衰退
C.长江流域使用铜钱作货币,是因为长江流域政局相对稳定,经济不断进步
D.河西走廊、岭南使用金银为货币,是因为此地区金银矿产储备非常丰富
4 .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洪州是中唐以后的新兴城市,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凡岭南货物,多从广州越大庾岭取水道至洪州,再由此沿江而东,运往各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洪州的兴起直接受大运河航运的影响B.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D.洪州是著名的手工业中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汉唐都以长安为都城,西汉强盛时期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而隋唐繁荣时期长安各粮仓存储的却是稻米或粟。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完成经济重心南移B.中央集权体制得以逐步完善
C.交通运输比较发达D.均田制有利于粮食产量增长
2022-01-0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6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货币经济受到较大破坏,在统治阶级的支持下,寺庙经济发展起来。地主、官僚、王侯将多余的钱存到寺庙委托其放款,而遭受盘剥的老百姓被迫向寺庙借高利贷,这样由寺庙经营、办理抵押放款和质押放款的典质典当铺的前身)应运而生。典质的出现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促使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推动了门阀士族的形成D.有助于民间借贷信用的发展
7 . 唐宋之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是兴趣小组在研究唐宋变革时搜集整理的西汉至宋辽金时期节妇烈女对照表。

朝代西汉东汉魏晋隋朝唐朝宋辽金
节妇烈女数量12140165494

——摘编自汪玢玲《中国婚姻史》

材料二   对于唐宋之际诸多社会变革的评估,国内有学者认为,“对比唐宋时代,从阶级状况,到政治制度、军事制度、文化等,列举出不少变化的史实。然而若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则至多只能算是一个小变革期”。

——摘编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与唐宋之际的变革》


(1)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一?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有关史实,以“唐宋变革”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8 . 如图为唐宋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变化统计图,这一变化
A.导致了宋朝政府发行飞钱B.反映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C.促进了唐宋铜钱体系变革D.冲击了小农经济主体地位
9 . 外来农作物传入古代中国有三次高潮,其中前两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多带“胡”字,如“胡麻”“胡萝卜”,第三次传入的农作物命名则多带“番”字,如“番茄”“番薯”。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
A.对外贸易对象的变化B.传统华夷观念的转变
C.综合国力呈下降趋势D.闭关锁国政策的松弛
10 . 《封氏闻见记》在谈及唐代后期的饮茶之风时说:“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这说明当时
A.政府对商业管理日益松弛B.茶叶长途贩运发展艰难
C.市场空间限制逐渐被突破D.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加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