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0—2011年世界主要国家货物进出口总额(单位:亿美元)

国家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印度

939

2425

5159

4221

5776

7672

美国

20412

26338

34569

26613

32474

37463

阿根廷

515

690

1275

945

1246

1579

德国

10490

17480

26312

20464

23137

27262

——整理自《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就世界经济发展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6-2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五)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以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为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早在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极富洞察力地提出:“我们的时代”的根本特征和基本标志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了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生产全球化促进了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空前加强。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财富的增长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

——摘编自李志军《人类历史发展大势不可阻挡》

材料二   201982425日,西方七国首脑会议(G7)在法国南部度假城市比亚里茨(Biarritz)举行。24日,大批抗议者在附近进行反G7示威游行,爆发了激烈的警民冲突。参与者的人数约在900015000人,至少有68人被捕,其中有38人被拘留。据路透社报道,反全球化人士、环保活动家、法国“黄背心”和巴斯克(Basque)民族主义者都在游行队伍中,共同抗议世界领导人没有实践自己的诺言,他们的无所作为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据媒体报道,示威者的诉求还包括亚马孙热带雨林大火、气候变迁、女权主义等。

——摘编自钱蜻《反全球化运动背后的另一重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反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并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个我们所说的欧洲世界经济体产生了。

它不是一个政治实体,而是一个世界经济实体,因为这个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基本联系是经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是以世界范围的劳动分工为基础而建立的,在这种分工中,世界经济体的不同区域(我们名之为中心区域、半边缘区域和边缘区域)被派定承担特定的经济角色,发展出不同的阶级结构,因而使用不同的劳动控制方式,从世界经济体系的运转中获利也就不平等。

(中心区各强国中)某一中心国家实际上只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同时在生产、销售和金融方面优于所有其他中心强国,这种暂时的顶点就是我们所称的霸权。


问题在于,称霸是短暂的。一个国家一旦成为真正的霸权国家,它也就开始衰落。

——摘编自【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4-2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二次质量预测文综历史试题
4 . 世界正面临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刻转变,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大国既可以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也可以是去全球化的主导性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通常认为,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全球化空前曲折及调整时期,一战爆发和19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过程;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结束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

——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材料二 20世纪自由贸易的发展演变表


——据金卫星《从“门户开放”到世界贸易组织》

材料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本轮逆全球化动向具有强烈的政治力量主导性。过去反对经济全球化的力量来自民间社会,政治力量则极力助推经济全球化,但如今这种局面似乎发生逆转。…… 当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是基于全球化进程中利益分配不满的反映,也是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欧美国家利用国家权力限制本国资本、企业的自由流动,强行干预自由市场机制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国家经济管制极端化。……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

——摘编自陈伟光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


(1)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社会针对“全球化进程中的第一次逆转”采取的对策有何发展趋势,并分析其作用。
(2)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08年以来逆全球化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针对这一变化进行评析。
2020-07-06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真正的世界经济,乃是有庞大货物、资本、技术游走世界各地的经济,而这种经济要诞生,法律和习惯行为必须变得更可预测且为普世所奉行。观念上的主要改变,乃是标准化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涉人情。要将自给自足式的生产和使用价值的交换,大幅转变成受市场驱动的货物、利润观,这需要一些重大改变。欲让人觉得世界经济的存在“理所当然”,且鼓舞人在世界经济里贩售获利,需要新的国际体制和观念革命。

——摘编自彭慕兰史蒂文,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


根据材料概括所学,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欲使世界史昌盛于历史学者当中,需要拆除三座堂皇的壁垒。第一座壁垒透过单独的民族国家孤立地思考过去。这种陈旧的思考方式通常带有民族主义或例外论的色彩,而这种情绪有时甚至也存在于历史学家当中,以致令他们难以对自己的国家进行批评。

世界史研究的第二座壁垒则是将自己在地球所处的这个区域看作一切事物的中心。历史学者往往竭力追问哪个地区更好,为何此地区成功而彼地区失败,为何西方衰落而东亚崛起等问题。很多学者在反对国家中心主义的同时走向区域中心主义,但后者也可能成为必须被克服的另一个盲点。

……至此,我们遭遇了第三座壁垒,阻碍我们完成一部包罗万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人类中心主义。它在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定义着我们这一学科的特征,而今,如同古老的民族中心和西方中心主义一样,遭受到挑战。在新一代史家看来,世界史应当不仅聚焦于“人类之网”,也应关注“生命之网”,亦即这个星球的生态。

——摘编自【美】唐纳德沃斯特《什么是世界史》


长期以来,人们对世界史的认识历经了一个漫长的变化过程。请从材料中提取任意一个观点加以评析并形成新的见解。(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6-28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冈中学2020届高三6月第二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冷战期间,曾经塑造了战争并分化了人类的地缘政治联盟一个接一个地蒸发了,在它们之后留下了一个同时充满了希望和危险的无国界世界。不再有欧洲帝国霸权,新独立的国家从印度到加纳,从印度尼西亚到越南,都促进了一个没有帝国的世界的新生。.……当代世界重组之初,这个世界处于分解状态,而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分解带来了一种新的整合,在技术和经济力量的带动下,国家的界限被突破,全世界的人们通过交通、运输和经济的复杂网络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0-06-08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山东省德州市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在迄今的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充分地展示了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世界历史运动,基本上完成了地域性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一、20世纪是科学技术不断取得革命性突破的时代,由此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

二、20世纪是世界体系经历裂变和重组、向全球统一的世界市场过渡的时代,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结构

三、20世纪是民族解放运动席卷全球的时代,殖民帝国的崩溃和殖民体系的瓦解以及在此基础上现代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为世界体系的政治结构奠定了具有普遍性的单元形态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前言》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3年,英国开始建设远距离通讯电缆,到1880年,英国海底电缆达到156105公里,控制了全世界海底电缆的2/3,连接着英国和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非洲。英国着力宣传格劳秀斯的“公海自由”理念,对各国主张的领海范围加以限制,坚持领海3海里这一原则。19世纪初起,英国开展扫荡海盗的行动,使猖獗的海盗行为很快减少,并在全球航运节点和军事要冲建立据点和要塞。英国还与法国、奥地利、俄国、普鲁士等七国签署《巴黎海战宣言》,阻止掠夺他国海上贸易财富的私掠船制度的发展。1860年,英法签署条约,双方承诺取消或大幅消减进口关税,亚非拉国家也在英国炮舰威胁下被迫开放市场。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本国货币的基准和国际贸易的硬通货,以后各国纷纷转入金本位制。

——摘自《经济社会史评论》(2017.1.第56-67页)


(1)根据材料一,归纳英国在19世纪世界经济活动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其积极影响。

材料二   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概况

机构概况
商部清承明制,六部的户部、工部主管财经。1903年,清仿西政改制,增设商部,制商法,鼓励实业。
农工商部1906年,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颁布了一批章程。另设邮传部,主管交通,户部改为度支部,仍管财政。
实业部1912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财政、实业、交通三部。由于存在时间短,除颁布一些政策法令外,具体业务还未开展。
农商部19123月,北京政府将实业部细分为农林、工商两部。191212月,又合并为农商部。期间广采西法,初步形成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规体系。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2)据材料二,概括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反映出的社会经济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革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三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
1947《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1949苏联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3欧洲联盟成立
1994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1995世贸组织建立
200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二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特点。
2021-01-2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500年之后的广义全球化进程来看,全球化的宏观趋势是由曲折反复的波动所构成的,有前进有后退。每一轮全球化的进展基本上都是由世界体系的霸权国推动……上一轮全球化(1850~1914)是由英国主导的,持续了65年;而这一轮全球化则由美国主导,也已经差不多65年……本轮全球化与世界经济的美元化是一体之两面,而去全球化则意味着美元在全球地位的逐步下降。

——瞿东升 《第二轮“去全球化”开始了》


材料二   (20世纪以来)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扼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正常进程和秩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而停止,恰恰相反,正是这些事件的发生使人们认识到战争(不论热战还是冷战)和对峙只能损害全人类的经济发展,损害人类社会的进步。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孕育时期。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材料三     《反全球化者的全球化装束》(漫画)

(注:牌子中“GLOBALIZATION”是“全球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广义全球化进程”开始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美国能主导“这一轮全球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阻碍经济全球化正常进程和秩序”的主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又是如何“孕育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
(3)据材料三,概括漫画中人物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017-09-04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