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2020-07-11更新 | 10748次组卷 | 157卷引用:吉林省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2019-01-30更新 | 2636次组卷 | 69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
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
C.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D.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
2019-05-27更新 | 2252次组卷 | 29卷引用:吉林省舒兰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11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文明有精深独到的见解,他说:“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甚至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正是在于这种伟大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指
A.儒家的和谐思想B.儒家的德治思想C.法家的法治思想D.道家的无为思想
2021-03-15更新 | 792次组卷 | 14卷引用:吉林省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家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的治国策略。该思想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2021-03-05更新 | 936次组卷 | 2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2019-01-30更新 | 1760次组卷 | 6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江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2019-01-30更新 | 1591次组卷 | 22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朝鲜族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不两适。”这反映当时的学者们
A.相互竞争、百家争鸣
B.重视规则和秩序
C.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强调变革和法律
2018-11-17更新 | 1551次组卷 | 49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9 . 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普教得民心。”这表明他
A.肯定道德教化对统治的重要性B.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
C.否定了孔子以德治民的主张D.主张以礼法思想来治国
2020-11-02更新 | 989次组卷 | 35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
2019-01-30更新 | 1933次组卷 | 74卷引用:2010年吉林省吉林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