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儒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请从图一、二、三中,任选其中一个历史人物,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一谈“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2022-05-3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训练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方法论的政治伦理思想。“仁”既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标准,又是现实管理中用作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为政治国的最高原则。“仁”的表现形式是“礼”,“礼”的内核是“仁”。孔子“礼”的思想传承于周礼,它是一种保持社会各种人“明份”,从而使社会有序的思想,是一种外在他律性的规范和典章制度。“中庸”则是孔子提出的修身、处事的理论原则,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所表现出来的“度”,强调人与人关系中,要“执两用而中”,无过无不及。例如,在君臣关系中,要加强君主权力与尊重臣民权利相统一,君主驭臣又接受臣民的监督,臣民可以匡正君主的行为而不能越界;官民关系中,官府要宽以待民,人民要知礼而为。

——摘编自魏雪《先秦儒家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宋代儒学的表现形态是理学,它以儒学为主,同时吸收了佛道思想,它主要讨论“性与天道”的哲学问题,并旁及文化的各个方面。理学的出现加强了封建主义精神压迫,同时它又是儒学思想中精华的发扬光大。当理学家离开关于“天理”的说教而论述治学问题的时候,他们又发展了早期儒学中重视人的独立思考、兼综百家和重视文化遗产研究的传统。朱熹在研究文化遗产时,非常注重独立思考,他强调“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理学的经邦济世思想和“国格”观念,在一些政治家和志士仁人身上也发出了光芒。如文天祥在被囚禁的土牢里写出一首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表现了视死如归的崇高民族气节。

——摘编自张岂之《儒学的历史演变及其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思想的特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与先秦儒学相比,宋代理学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古代儒学发展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君民关系是先秦诸子争鸣的焦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圣人(君王)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春秋】老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春秋】孔子

材料二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战国】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老子与孔子的治国理念。
(2)结合材料,谈谈先秦思想对后世国家治理的影响。
2022-11-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油田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民生是指人民的生活、生计和生存的状况,民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的政治主张不是从历史上抄袭过来的,而是性善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有下列各项:第一,给民以“恒产”;第二,赋税徭役有定制;第三,轻刑罚;第四,救济穷人;第五,保护工商。孟子的先王之道就其内容而论,与时代的要求相合拍,具有现实批判主义精神。

——摘编自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口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大盗起,兵兴,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

——《新唐书.食货志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孟子在民生方面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孟子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后期实行两税法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的认识
2022-12-0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渝东六校共同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类历史是多种文明并存和相互碰撞、融合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出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患民利民、安民室民的思想②,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③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

材料二东周社会……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来的先知时代及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世界文化发展的历程(部分)

时 间       
16世纪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征服,西方殖民者对残留下来的印第安人实行欧化,通过语言、宗教、艺术、教育等文化的移植来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
19世纪以后面对殖民侵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使一些新技术、新思想传入中国。
20世纪50年代后独立后的印度接受来自西方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又注重发展传统文化,走上了独特的发展道路。埃及成立了共和国后,政府大力复兴民族文化,现代埃及文化既具有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又带有欧洲和西亚的文化元素。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和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交流与传播》等

(1)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源头。材料一中①②③代表的思想分
别可以追溯到当时哪一学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华文化的价值。
(2)列举这一时代中“地中海文明”和“南亚文明”的思想家(或宗教领袖)。结合所学指出古希腊哲人们共同探究的问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途径,并谈谈你对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从他的仁爱出发、“仁者,爱人”,“忠恕为仁”,他秉持一种以人同此心的假定为基础处理夷夏关系。他主张夷是可变的,各族可以亲近兼容。所以传统处理夷夏关系的原则就是“观德不耀兵”……儒家强调在处理民族关系时应当以德服人……在此,孔子提出了自己的民族政策,即主张各族人们和平共处,友好往来,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之后,自然融为一体。孔子还明确指出武力征服强权压制的办法后患无穷。

——刘厚琴《儒学与汉代社会》

材料二   中国历史上的中央王朝在长期的政治统治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形成并实施了恩万威并施、和亲。羁縻、土司统治等民族政策,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稳定了国内的民族关系,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互相支持,使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对民族自决和民族区域自治两种政策的反复比较和权衡中,逐斯倾向于艮族区域自治,同时,在个别地区进行的民族区域自治的试验取得的成效也强化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区域自治的认识,并最终形成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主张,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各民族长期相互杂居,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民族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已构成国内最重要的政治关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和基本制度被确定下来。

——摘编自周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国的形成和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关于处理夷夏关系的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背景。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2022-11-26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将“大同”社会视作一个逝去的理想型社会。《礼记·礼运》如此描绘:“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材料二:孙中山指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下面是1924年孙中山发表的有关民生主义的言论:

行这种方法,就是用累进税率,多征资本家的所得税和遗产税。行这种税法,就可以令国家的财源多是直接由资本家而来。资本家的入息极多,国家直接征税,所谓多取之而不为虐。从前的旧税法只是钱粮和关税两种,行那种税法,就是国家的财源完全取之于一般贫民,资本家对于国家只享权利、毫不尽义务,那是很不公平的。
“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第二讲》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更加公平公正、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摘编自姜辉《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向原则和现实途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儒家提倡的“大同”社会的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理由,并分析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中国以来“共同富裕”思想的认识。
论述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以下两种现点(见下表)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注重道德、礼教,仁义:主张以礼治国和以德治国,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
观点二过分强调集体的作用,而忽视了人的个性:提倡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重男轻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摘编自马津瑾《试析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儒家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022-02-21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闽粤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生活在诸侯争霸的时代,看到了民众生活的困苦,于是他继承周公等人的思想,发展并形成了比较完善和丰富的民本思想。孔子民本思想的具体内容首先是“富民”,孔子主张“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认为民富则安,民贫则乱,满足人民合理的物质需要是人得以生存的基础,也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其次是“宽民”,孔子主张轻徭薄赋,反对滥用民力;再次是“教民”,提倡“有教无类”,主张统治者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以期“齐之以礼”。孔子民本思想旨在通过对君主和官吏道德人格的塑造来限制和约束君主和官吏的行为,这与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以民为本理念有着天壤之别。

——摘编自张玉梅《孔子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转换》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民本思想与现代以民为本理念的不同,并谈谈你对民本思想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认为,“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榖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明代顾亭林也说:“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尊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在这种战争硝烟味极浓的政治环境中,孟子向统治者推行以德化人的“王道”理论势必行不通。

——摘编自肖观梅《浅析孟子政治思想在战国不被重视的原因》

材料二   赵宋王朝依靠文人,大兴科举,平民士人因此而崛起,具有了强烈的自觉意识,逐步走上了政治舞台。宋代自开国创制以后的几十年里,社会积弊很深,政治气氛越来越消极。同时统治者借佛、老思想粉饰太平,以佛、老那种清静、无为来为他们的因循守旧作辩护。这种不思进取、无视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社会事实,促使有忧患意识的儒者同时发出了辟佛、老和改革政治的呼声。唐末五代是人欲炽盛、天理不存的时代,士人无耻,学风不正,有识之士多认为惟有重振儒学才能磨砺士气,重建道德。因此,复兴儒学是解决一切难题的唯一途径。

——摘编自叶平《北宋儒学复兴的社会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子政治思想在战国时期不被重视的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儒学复兴的社会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