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行民主政治化D.启蒙与救亡并重
2020-10-11更新 | 146次组卷 | 2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六单元练习题1
2 . 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驭夷之道,贵识夷情…目前资夷力以助期济运,得纤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由此可见曾国藩
A.继承了“师夷制夷”思想B.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
C.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D.主张“中体西用”思想
2020-02-20更新 | 57次组卷 | 1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课堂测试卷
3 .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在评价近代一事件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这一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预备立宪
D.清末新政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化使人们不再相信中世纪神定的等级秩序,转而相信个人拥有天赋的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自由在民族或民族国家而非王朝国家内才能得到保障。……在经济层面:民族国家可以提供没有关税和配额险制的、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贸易的自由大市场,并因此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在19世纪的西欧,民族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在当时西欧人普遍认为,只有民族国家才能够或似乎能够满足民族成员相对安全,自由的要求和实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扩充军备、对外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可以使民族国家更强大。民族国家越强大,民族成员的生存条件就越好,民族世代存续也就更有保证。

——摘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一些先进中国人的现代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觉醒了。沿海的改革者属于近代中国人向民族主义转变的第一代。包括容阂,伍廷芬、王韬,郑观应等人。当殖民者夸耀西方的文明和强盛、贬低中国文化传统时,个人和国家的羞耻感融为一体,成为民族主义激情的丰富来源;同时他们认为国家强盛的关键庄于统治者与人民之间有一种密切的信任关系。而这种关系在丙方受到代议制政治制度的推动。内池的改革者、如冯桂芬、郭嵩焘、薛福成等人在普遍接受了变革之后,也明显向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冯桂芬向励胞力陈要以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为耻,以此唤起国人自强的心理、郭嵩焘道过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较,形成了民族主义的思想框架。薛福成则关注收回治外法权和提高关税等问题。到20世纪第一年,“民族主义”的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在中国滋生蔓延半个世纪之久的民族主义意识第一次得到了正式、明确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华夏中心主义最终转化成民族主义。

——摘自胡涤非《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西欧民族主义发展的原因及对世界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那些奇技淫巧。”对张之洞这一说法分析错误的是
A.主张维护儒家传统道德基础
B.主张采用西方的机器
C.体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观点
D.说明张之洞积极倡导变法改革
6 . 《申报》于1876年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社会各阶层认同工业文明的优势
C.社会变化推动观念更新
D.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871年8月,清政府成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负责留美学生在美期间的中文学习和西式教育。1872年至1875年,清廷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9岁至15岁的幼童赴美留学。这说明
A.所学幼童多为官宦子弟
B.清廷寻求强国御辱之道
C.洋务派认同美国的制度
D.清廷实行教育救国政策
8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中的有识之士意识到,“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求,必先练兵;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这主要表明清廷中部分官员
A.已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B.强调学习西学应循序渐进
C.反对清廷固守传统的做法
D.对西方的认识仍较为肤浅
9 . 冯桂芬说:“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而同时代的郭篙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政教)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国致远,则末中之末也”。这些思想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
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10 . 某学者在评价洋务派时指出,他们存在这样一种误解:如果一个人同时读《孟子》和一本西方机械手册,那么《孟子》的意义对他和他的古代前辈是完全一样的。可见,该学者认为洋务派
A.狭隘理解了西学的范畴B.未能突破“夷夏之防”的传统心态
C.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低估了西学对“中体”的冲击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