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110年间,中国不同阶级的先进人物,为挽救民族危亡,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840年到1919年这80年间,中国不同阶级的先进人物进行了怎样积极的探索(指导思想或基本主张及实践活动)?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2022-12-2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铁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1-02-2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毛泽东指出:“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西学的传入,使得封建、古老的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近代因素,开始了自己的近代化历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后,面对西学与旧学的对立,清朝统治者内部部分先进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并提出了哪些主要思想主张?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进中国人学习西学的层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他们提出的核心思想主张。

(3)新文化运动时期,面对西学与旧学的对立,先进中国人对旧学的态度怎样?当时他们主要提倡学习西学中的什么内容?

(4)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特征。

2018-11-24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江苏省宿迁市直高中2018-2019学年高二(必修三)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梁启超、魏源、李大钊、林则徐、左宗棠、陈独秀、李鸿章、康有为、等人。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各属于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每一类两人)。
(2)概述四派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2018-09-0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二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是文艺复兴在西欧各国产生的特殊花果。

国别重要原因
日耳曼宗教哲学宗教改革①民族性简单,宜于宗教;②民族性喜实用,不乐罗马教的仪式;③教皇在日耳曼的威信,本不甚深.
西班牙
葡萄牙
地理上的发现殖民地的竞争及欧化的普及全球①近海宜商业;②宗教及爱冒险的民族性
法兰西政治哲学法国革命①专制政体的发达:②政治的亟需改革
英吉利应用科学工业革命①工业发达;②尚实用的民族性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比较开明的英美新教传教士开始认为,他们的工作应当“世俗化”,由宗教宣传扩展到对西方知识和文化的介绍。以前的重点一直是“把异教徒从地狱的苦难中解救出来”,而现在的问题则是要“把异教徒从现世苦难的地狱中解救出来”。他们设立学校,发表公开演讲,开办图书馆和博物馆,并出版报纸和杂志——这最后一项是外国人的特权,中国人不能办报刊。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近代中国“两极相逢”,中西文化冲突是这个时代的突出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文化史,就是一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冲突交汇的历史,就是传统文化在西方近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下向近代文化过渡转变的历史,也就是传统与西化相斥相纳的历史。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欧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传教士在华活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6 . “中体西用”思想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的一种政治文化理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然不先以中学固其根柢,端其识趣,则强者为乱首,弱者为人奴,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者矣……今之学者,必先通经以明我中国先圣先师立教之旨,考史以识我中国历代之治乱、九州之风土,涉猎子、集以通我中国之学术文章,然后择西学之可以补吾阙者用之。”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在梁启超看来,“中体西用”论者所要学习的西方技艺,都是不值一提的末枝小节;相反,被他们视为“本”或“体”而不愿加以改变的……才是应该先变、大变的。——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材料三   “中体西用”没有引导中华文化成功地进行转型,一方面是“中体西用”模式下的“中体”已不具有先进的凝聚核心作用,在现实中成为阻碍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障碍。……另一方面,“中体”在吸收代表资本主义文化的“西用”之后,并没有实现“中体”本身的更新和发展,使中国封建文化形成一个新质的文化肌体。相反,中国文化在封建主义的故道上苟延残喘。
——王艳华《从“多元一体”文化发展模式角度评析“中体西用”》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
(2)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理解材料一中的“中学为内学”的主张。
(3)概括说明材料二、三分别从什么角度去否定“中体西用”思想的?
(4)面对当今全球化的趋势,你能从“中体西用”思想的借鉴中得到哪些有益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