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严复与《天演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20世纪初期,某报刊写道,自从严复“介绍了一册《天演论》以后,我们时常在报章杂志上,看见一大堆什么‘物竞天择’‘优胜劣败’底(的)话。……无论什么哲学、伦理、教育,以及社会之组织……没有一种不受他(它)的影响”。这反映了当时
A.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B.进化论思想被国人普遍接受
C.变革成为了思想解放的潮流D.报刊推动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2020-12-15更新 | 1120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7年11月第一次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这样评价严复:“人们不能不佩服严复先生目光如炬,在汗牛充栋、数不胜数的西方典籍中所选译的那薄薄几册,却都影响重大,引起中国思想界长久且剧烈的振荡。”这主要是由于这些翻译
A.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潮流B.掀起了思想解放运动
C.创立了适者生存的理论D.备受维新人士的推崇
2022-05-24更新 | 32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3 . 甲午战后,严复将“尚力”放置在与天争胜的高度,“力”成为“天演”孕化万物的起因。1915年,陈独秀认为“抵抗力”是“尚力”的表现形式,“万物之生存进化与否,悉以抵抗力之有无强弱为标准。”上述观点的目的都是(     
A.寻求救国途径B.宣传进化理论C.批判传统文化D.营造维新氛围
2023-05-30更新 | 295次组卷 | 1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下表是达尔文进化论学说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传播过程
1895年严复发表《原强》简要介绍了达尔文学说,进化论自此传入中国
1898年严复翻译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一书并以《天演论》为名正式出版。翻译过程中作者有所评论和发挥,他阐述了“优胜劣败、弱肉强存”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律等思想,举国震动
1904年邹容在《革命军》中言“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
辛亥革命前后《天演论》发行了30多种版本
20世纪20年代达尔文原著翻译出版,中国人对达尔文学说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
①对进化论认识经历了曲折过程②进化论可以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
③进化论适应了当时革命的需要④全部国民都能正确地认识进化论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③
2022-01-25更新 | 342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严复翻译《天演论》删去不少原文,针对社会所需,译所不得不译,主要内容如下:“不变一言,绝非天运”,“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者存,弱者亡,适应者生,不适应者灭”。这体现了严复翻译《天演论》意在(     
A.激发国人的救亡意识B.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
C.宣传西方的启蒙思想D.反思洋务运动的弊端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世界观,也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达尔文主义”不仅在欧美思想界拥有极其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内容“宿命”、“等级制”和“奴役”、“优胜劣汰”,诸如“生存竞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核心概念已经成为当时的“时代标签”。

——摘编自周保巍《“社会达尔文主义”述评》       

材料二1895年,严复在其译述的《天演论》中,阐释了“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一种大竞争的局面。在竞争中,谁是强横者,谁就是优胜者,就能生存下去;谁是弱劣者,谁就要在竞争中失败、灭亡……不到几年《天演论》便成了一般救国人士的理论根据,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名词也便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口头禅了。

——摘编自李云泉主编《中西文化关系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热词在中西方流行作出合理解释。
2022-11-10更新 | 31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严复自英国留学归来后,初拜桐城派大师吴汝纶学习古文,“欲博一第入都,以与当轴周旋”;后又用投士大夫所好的文字从事翻译工作,用古文介绍西方思想。严复的这些努力(          
A.推动了士大夫思想解放B.意在融合中西方文化
C.折射出社会转型的艰难D.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14年,严复发表《说党》系列文章,认为,“如果轻率地认为,只要中国有了政党制度,中国就会立即富强起来,这的确是浅人之见”,“不知其(西方富强)原因别有在也”。据此可见,严复
A.反对中国实行政党制度B.主张从思想根源上清除封建残余
C.深入反思维新运动教训D.对民国初年的政治局势表示不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严复在1895年所写的《原强》中提出,“盖生民之大要三,而强弱存亡莫不视此: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虑之强,三曰德行仁义之强。”“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下列对这段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宣传改良道路挽救统治危机B.强国救民需要全面发展的教育
C.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D.批判旧礼教推动思想文化革新
10 . 甲午中日战争后,严复在《直报》上相继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重要政论文章,大力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和政治观点,批判封建传统观念。据此可知,严复(     
A.认识到西方政治的进步性B.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改良思想
C.明确呼吁实行君主立宪制D.是维新变法运动的领袖人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